第1036章 1034【煌煌盛世】(大结局)
推荐阅读:美食复苏 退婚后,三个幼崽把她拉进大佬怀里 在庙里当神灵,镇杀万千妖邪 不醒 真灵进化 我有一卷诸天神女录 网游神豪:从天龙开始无限刷钱 开棺有喜,短命王爷夜夜缠 财务自由从天天中奖开始 我真不会辅助
盛夏时节,景国大都。
城内正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清算,那些曾经欺凌苛虐过齐人的景廉贵族、为虎作伥甘为鹰犬的齐人权贵、以及很多手握刀锋屠戮过齐人的景军士卒,经过他们内部的检举和齐军将士的审查,不断被拉到城内菜市口斩首,少数罪大恶极者则享受凌迟之刑。
一边是清算,另一边则是安抚。
对于那些同样为了温饱而挣扎的北地普通百姓,甚至包括一些地位卑微无人问津的景廉人,齐国官员在陆沉的指示下,给他们分田地发救济粮,保证他们能够活下去。
类似的情形在大都、西京、上京乃至齐军打下的每一处城镇不断上演。
如果说陆沉的军事天赋和齐军的优势火器是击溃景军的致命一击,那么庆聿怀瑾带着景廉族仅存的菁华西逃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此以后,景廉人连像样的反抗都很难组织起来,但是庆聿怀瑾带走的那些人就像火种,有可能会在万里之遥的极西之地重新燎原而起。
是非对错,难以论定。
局势一片大好,陆沉终于能抽出半日空闲,率领一众心腹文武来到大都北郊。
这里曾是景廉贵族最向往的皇家猎场,如今却是青草萋萋树木繁茂鲜有人迹。
猎场往北几里地,一处坟茔静静地躺在山野之中,坟前立着一块无名碑。
陆沉看着这块墓碑,陷入长久的沉思。
旁边站着以新任燕州刺史姚崇为首的大齐文臣,和李承恩、徐桂、刘隐等十余位统兵大将。
陆沉从秦子龙手中接过两个酒盏和一个酒壶,将酒盏放在墓碑旁边,斟满之后拿起一杯,然后直接坐在地上,看着这处不起眼的坟茔说道:“为正兄,我来看你了。”
夏风吹拂,山野间一片簌簌声,仿若无声地回应。
“你我素不相识,却似神交已久。”
陆沉握着酒盏,徐徐道:“我曾问过你的忠仆杜忠,只可惜他对你年轻时的故事知之甚少,后来我又去了翠平县境内的杜家村,找到一些老者询问四十年前的往事,勉强才能拼凑出你的一生,但是仍旧无法完整描绘出你这一生的波澜壮阔。”
“世人都说我是大齐的国之柱石,都夸我功劳盖世无与伦比,可是他们不知道,每次想到你的时候我都会有些愧疚。我确实击败了景军挽救了大齐甚至如今灭了景国,然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太多人为这个目标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我只是刚好处在一个幸运的位置,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取得这些成就。”
“你不同。从你九岁躲过景廉人的屠刀活下来,一直到你二十七岁在大都站稳脚跟,这整整十八年的时间里你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外力。哪怕在你取得景国皇子的信任之后,你依旧是孑然一身,连一个说说心里话的同路人都没有。即便如此,你依旧完成了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以一己之力毁掉整个景国的根基。”
“我很敬佩你。”
不同于以往在心腹们面前的英明睿智形象,今天陆沉似乎有些絮叨。
一众文武心里清楚,这恐怕是秦王为数不多心怀柔软的时刻,因此他们都安静地听着,没人冒然打破这种氛围。
“很多年前大家就开始谈论北伐,有人满怀忠义,也有人暗藏私心,或许你不相信,其实我一开始对此并没有太热切的决心,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太难了,天时地利人和皆需齐备,但现实是有太多人会拖后腿。”
“后来一些人和事让我改变看法,其一是高宗皇帝以身为饵,宁肯少活一年半载,也要将景国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引入棋局。他和我认知中的帝王大不相同,或许他做不到其他人那般狠心绝情,但偏偏是那一点人性的光辉,让我决心继承他的遗志。”
“第二位是老相爷李道彦。你应该听过他的名字,是不是以为他就是那种最典型的奸相?起初我也是这般认为,可后来我逐渐发现他虽然也有私心,却是极其罕见的公义之人。若论识大体顾全大局,他完全称得上千古一相。”
“还有我的岳丈厉天润和萧叔萧望之,他们既是我在行伍中的引路人,也是大齐的栋梁和柱石。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因为他们的教诲明白很多道理。”
“还有一些人,便不一一赘述了。”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其实是你。”
“那日我先是听到景国内乱景帝重伤的消息,然后收到你留下的绝笔信,你可能不清楚我当时究竟受到怎样的触动。”
“我只需要稍微一想,就明白你面临怎样的坎坷曲折,那三十二年的风雨没有磨灭你的心志,最终化作这世间最绚烂的烟火。”
“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时我便立下誓言,此生我一定要北伐灭景,不敢与你争辉,只为带你回家。”
说到这儿,陆沉以酒酹地,郑重地说道:“幸不辱命。”
他站起身来,朝着无名碑躬身一礼,身后的文臣武将和百战虎贲同时行礼。
陆沉抬起头来,望着澄澈辽阔的天幕,雄浑的嗓音回荡在山野之间。
“六十年来,为抵抗异族、拯救黎庶而献出热血和生命的英魂不朽!”
周遭无数道声音整齐地回应着陆沉的宣告。
“英魂不朽!”
……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
大齐永宁七年,三月初九。
距离陆沉起兵北伐已经过去一年零十个月。
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大齐雄师终于扫平北方各地,将辽阔的土地纳入疆域之中。
秦王陆沉军政大事一手抓,费尽心血肃清景廉族残余势力的同时,统筹一众精明能干的文臣完成对北地的初步改革,他留下十五万大军继续镇守北方各处,亲率十万虎贲南下休整。
春光灿烂,河洛城万人空巷。
一条鲜艳的红毯从皇宫承天门而出,沿着城内主街一路往北,径直延伸到城外北郊十里之处。
百姓们兴高采烈夹道相迎,往北逐渐出现京中大小官员,在这个迎接队伍的最前方,庙堂诸公和军方重臣尽皆在列,为首的则是当朝宁太后和天子李道明。
当王驾仪仗在北伐首功之师七星军的扈从下,出现在河洛北郊官道之上,所有百姓不由自主地向前涌动,负责维护秩序的军士们虽然不敢放行,却没人脸上挂着不忿,相反都是满面发自内心的笑容。
明媚的阳光下,陆沉策马前行,面带微笑地望着前方的人群。
略微有些奇怪的是,满朝文武居然没人行礼相迎。
下一刻,宁太后携着神情木然的李道明,一步步走上临时搭建好的高台,对不远处那个男人说道:“秦王,请登台。”
陆沉对此早有准备,从容不迫地下马登台。
一后,一帝,一王,在满朝文武和京城万民的注视中,立于台上。
宁太后对陆沉微微颔首,随即看向下方的礼部尚书王安,没有丝毫迟疑地说道:“念。”
王安随即摊开手中的圣旨,在温柔的春风中高声诵读。
“……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於戏!”
这是一封禅位诏书!
满朝文武莫不静听,唯有王安抑扬顿挫的声音在传扬。
他们显然早就知道这件事,其实在陆沉携灭景之功启程南下的时候,朝中便有很多大臣鼓瑟吹笙,当下那些人更是面露热切,只有极少数人面色沉郁。
王安念完便肃然退到一旁。
场间一片寂静。
陆沉面朝天家母子躬身一礼,说道:“臣惶恐,岂敢妄领尊位。”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中正刚强的声音响起:“秦王殿下救国有功,治国有方,富民有术,济民有德,堪为万世之表率!如今大齐灭景代二国,沙州亦主动归顺,可谓天下一统四海臣服,此皆秦王之功也!故此,请秦王登基大宝,即皇帝位!”
正是去年薛南亭称病告老之后、顺势接任当朝左相的许佐。
其他大臣莫不眼热,一众武将更是立刻喧闹起来。
陆沉再辞。
随后便有万民之代表上前,这些乡贤们历数新政推行四年来,民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以无比恳切真诚的言辞请求陆沉受禅登基。
陆沉三辞。
当此时,宁太后缓步向前,面上流露几分怅惘,也有几分感伤,但更多的是平和之意。
她凝望着陆沉的双眼说道:“秦王,这天下便托付于你了,希望你能善待这世间所有良善之人。”
陆沉读懂了她的眼神。
他转头向台下看去,以许佐为首的文臣、以李承恩为首的武勋,尽皆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还有他的至亲之人。
林溪居首,王初珑、厉冰雪、洛九九、宋佩、顾婉儿站成一排,陆九思和陆辛夷带着一大群弟弟和唯一的妹妹陆泽芝,无比崇敬和喜悦地看着台上的陆沉。
那是她们的夫君,是他们的父亲。
陆沉的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他看着雄壮威武唯他马首是瞻的大齐将士们,看着成千上万满怀热忱和希望的大齐百姓们,面上终于露出一抹微笑。
他回首看向宁太后,没有故作姿态侃侃而谈,只是再度重复那两个字,只有他们两人听得懂的两个字:“安之。”
宁太后微微一怔,随即微笑着行礼。
这一幕仿若一点火星溅入油锅,顷刻间激发成席卷人间的巨浪。
“万岁!”
“万岁!”
“万岁!”
是日,陆沉接受齐帝李道明的禅位诏书,在官民再三相请之下登基即位,封李道明为世袭罔替之相王,封地设于青州余庆府,特许其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并且允许他在封地奉齐正朔和服色,建齐宗庙以奉齐祀。
至于宁太后的一应仪仗和礼遇,悉数保留,不得有丝毫慢待。
立秦王妃林溪为正宫皇后,长子陆九思为太子,另立王初珑为皇贵妃,厉冰雪和洛九九为贵妃,宋佩和顾婉儿为妃,文武百官和天下子民皆有恩赏。
定年号为大同。
国号,大秦!
……
……
……
(正文到此完结,接下来会更新一部分番外,书友们有想看的内容可以留个言~)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3354/11901499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