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糜汉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

第三百四十四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


  石苞与邓艾乃是微时之友。

  再加上自邓艾发现石苞后,并没有因为自己现在身居高位而对石苞流露出轻视之色,所以在邓艾面前石苞并未有多少拘束。

  心中暗自吐槽的石苞连忙止住了邓艾的呼唤,他对着邓艾言道:“士载,你心中要是有何疑问可直言,无须称呼我的表字。”

  你再称呼下去,我都不好意思再吃了。

  石苞心中的这层心思邓艾并不知晓,不过面对好友的提议,他也欣然应允。

  邓艾示意一旁的亲卫递来一碗水,他在接过亲卫手中的水递给石苞后,他便马上问起石苞近几日的遭遇。

  曾有“石仲容,姣无双”美誉的石苞,怎的变成现在这副落魄的模样了。

  还有为何他的信写出已有一年,石苞现在却才南下。

  听到邓艾的疑问,石苞先吃下一口面饼,再忙不迭的喝下一口温水,然后他看着邓艾将他这段时日的遭遇都说了出来。

  原来自那日棘阳城外双方交换俘虏后,石苞作为来自邺城的县兵,便被司马懿打发回邺城。

  在回转邺城的路上,石苞借机从队伍中逃脱。

  正如石苞一开始所预料的那般,由于他的身份并不是正卒,所以他的消失并未引发魏军的大范围搜捕。

  在这种情况下,石苞顺利的翻山越岭一路南下来到新野城外。

  可是当石苞来到新野城外时,那时正值糜旸为躲避张温等江东使臣离开新野,故而石苞毫无意外的扑了个空。

  但是石苞并没有气馁。

  明主么,难追些也是正常的。

  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石苞又一路南下。

  可是由于那时候他身上的干粮都已经吃完,他只能一路上边打猎边南下。

  这无疑是耗费时间的。

  所以当他衣衫破烂的到达襄阳城外时,糜旸竟于前一日领军离开了襄阳城。

  在探知这个消息后,石苞气的不停顿足叹息。

  他倒不是气糜旸,他气的是自己南下的速度太慢,就堪堪只差一日。

  不过石苞是個很有韧性的人。

  历史上他怀才不遇在邺城卖铁数年无所成后,又转而去长安卖铁数年,由此可见他心中的韧性。

  这种性格的石苞,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追寻糜旸的步伐。

  在知道糜旸率军返回汉中的当日,石苞就马上亦从襄阳出发往着汉中进发。

  而因为不熟悉道路再加上之前的教训,所以石苞一路上并没有因为打猎耽搁时间,他在一路的问路之下不断朝着汉中进发。

  在石苞的锲而不舍之下,他终于在糜旸到达南郑的当日,亦堪堪到达南郑城外。

  只是这样境遇下的石苞,现在会在邓艾面前表现的如饿死鬼一般,也是情有可原的事了。

  这是真千里追主。

  石苞详细回答了他这一段时间的遭遇,却对他之前为何不及时南下的原因避而不谈。

  对于石苞的这点小心思,邓艾明了却不戳破。

  同为寒门出身的他们,都各自有着最不堪的过往,在这一点上没必要求根问底。

  邓艾只是在听完石苞这段时间来的遭遇后,脸上流露出佩服之色。

  在不知道是否会被糜旸重用的情况下,却还能如此坚定的一路追随糜旸而来,这一点他邓艾自问做不到。

  也幸亏石苞手中有着他的亲笔信,否则行迹可疑的石苞,可能就不会被汉军士卒带来见他了。

  邓艾又顺手拿起一块面饼递给石苞,看着他眼前的石苞,邓艾似乎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若是他没有遇到糜旸,那他现在的境遇又会比石苞好上多少呢?

  心中与石苞有着共情的邓艾,他当即开口宽慰石苞道:

  “不管你之前受过何等委屈,现在你既已经寻到我,等过几日我的事务处理完毕后,便立即带你觐见君侯。”

  邓艾的这声承诺,让石苞布满脏污的脸上终于流露出喜色。

  而在听到邓艾近几日有要紧事要忙之后,石苞便不免好奇问道:“近来两军刚刚罢战,又有何事务让士载忙碌数日呢?”

  面对石苞的好奇,邓艾觉得他要忙的事也不是什么隐秘,便将糜旸吩咐他办的事告知给石苞。

  而石苞在听完邓艾最近要忙的事务后,他脸上不禁流露出浓郁的艳羡之色。

  精通兵略的石苞知道,士卒轮休制度乃是能大大激励士气的一件事。

  由于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能操办这件事的人除去对自身能力有所要求外,还必须十分受主将的信任才行。

  目前邓艾能为糜旸负责这件事,可见邓艾在糜旸心中的地位。

  石苞不禁又联想到在他被汉军发现后,汉军一开始对他的态度,可是将他当做奸细看待的。

  可就在他从怀中掏出邓艾给他的亲笔信,一众汉军得知他有可能是邓艾的友人后,那些汉军对他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由此可见,邓艾在糜旸大军中的威望一点都不低。

  同为寒门出身,年纪又相仿,他与邓艾的人生际遇却犹如天地一般差距明显,这怎么能让石苞不感到羡慕无比呢?

  在心中的艳羡之情下,石苞突然对着邓艾感慨道:

  “渤海仲容难无双,世间尚有邓士载!”

  在感慨完这句话后,石苞的心中不禁浮现起一种强烈的渴望:

  希望来日梁州牧亦能如此看重他呀!

  ...

  自糜旸回到南郑城中已有数日。

  在这数日以来,糜旸可是一点都没有闲着。

  新设立的梁州就犹如一个初创的国度一般,有着太多事需要料理。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尽快搭建起梁州的州朝架构。

  刘备有朝廷辅佐他执掌一国军政,梁州自当亦设立州朝辅助糜旸掌握梁州军政大权。

  糜旸近几日要做的第一件要事,便是要将州朝的一众属吏确认下来。

  否则他纵算心中有着众多改革措施,也一件无法实行下去。

  州朝中最重要的官员别驾一职已经确认由法邈担任,现在就该是决定其他属吏由谁担任的时候了。

  州牧一职在汉代虽不常置,但是数百年来,关于州牧的一应属官许多都已经有所定制。

  而在州牧的一众属官中,除去别驾的地位权力十分重要外,还有着一个职务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别驾低。

  那便是治中从事,简称治中。

  当年温恢出任扬州刺史时,曹操想找个贤才辅佐温恢,便对着温恢言道:“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

  后来蒋济便被曹操任命为扬州别驾。

  由此可见在世人的眼中,有时治中与别驾是有等同的权力与地位的。

  除去曹魏的例子不谈,就单单说诸葛亮在刘备麾下当别驾的时候,治中乃是由庞统担任的,从这就可以知道治中的地位有多高。

  两者职务之间有所不同的是,别驾常同州牧外出巡视,监督各州郡,是州牧意志的第一传达者。

  而治中主要是在州牧领导下典掌州内具体事务。

  只是二者的职掌不能简单划分,也不能局限于文字条文。

  二者好比是州牧的左右手,所有军政大事,都常参与议论,并没有分的很清楚。

  别驾就好像后世隋唐中央三省中的中书省,负责的主要是为州牧草拟文书,并为州牧向州中的所有属官传达命令。

  而治中就像是三省中的尚书省,负责统领各曹具体承办各项事务。

  当然在当世时,别驾与治中的这种职权属性并不十分清晰,只能说是有一些倾向。

  但锐意改革的糜旸有意借鉴于后世的先进制度,将别驾与治中的这种职权界限提前划分清楚。

  由于心中的这种想法,再加上治中一职的重要性,治中的人选就十分紧要了。

  这人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又要忠心于糜旸,否则糜旸心中的想法就无法实现。

  最后糜旸决定征召吕乂为梁州治中。

  吕乂在政务上的执行力自不必说。

  在当初的西城一战后,糜旸之所以能心无旁骛的马上领军攻打武当,得多亏有吕乂在后方为他料理一切事务。

  更何况吕乂原先就是他的汉兴郡丞,由一郡郡丞升为一州治中,亦是合情合理之事。

  在决定好治中的人选之后,主簿的人选却让糜旸有些犯了愁。

  在州的属吏中,主簿的地位仅次于别驾、治中。

  主簿的秩位虽比别驾与治中低,但相比于别驾有时要代替州牧出巡各郡,主簿才是那个时刻不离在州牧身边的人。

  由于主簿的这层特性,所以主簿往往是州牧的心腹之臣,并且主簿的升迁空间十分大。

  例如原为曹操主簿的温恢,一外放即任扬州刺史。

  又例如因为糜旸自己的事例,现在大汉各郡皆在流传着一句话:“宁为一主簿,不为一县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糜旸的影响下,现在许多的大汉士人,皆将主簿一职当做出仕后最优的职务......

  除去主簿的职务有着这层特殊性外,还因为在糜旸的构想中,梁州的主簿要承担起后世隋唐时门下省的责任。

  梁州的主簿既要与别驾、治中同掌机要,共议州政,还要负责审查州令,更要在必要的时候敢于指出他的错误。

  毕竟糜旸不是神,他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从大局上来说,适当给予主簿一定审核州令的权力以为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三省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架构在后世已经得到验证。

  算是在当世既符合国情,又十分先进的一种组织架构了。

  因为主簿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法邈不断提出几个人选,都被糜旸所否决掉。

  最后思来想去之下,糜旸打算让邓艾担任他的主簿。

  虽然邓艾的政治情商不高,但或许正因为他的这点特质,才会让他在必要的时候能敢于指出糜旸的疏漏之处。

  以往他就经常如此做。

  除去这点原因之外,糜旸看重的更是邓艾对他的忠心。

  有一定权力对他下达的命令提出异议的人,那必须是对他极为忠心之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人所提出的所有异议,一切都是为糜旸好。

  糜旸适当对州朝官制进行一定改革,想的是提高州朝的行政效率,不是为了让别有用心的人以此当做掣肘他的手段。

  当决定好治中与主簿的人选后,糜旸让法邈先写好两道正式的征召文书。

  随后他又下达了一道命令。

  那便是将州府的曹大多归于治中管辖。

  治中类似于后世的尚书省,而后世的尚书省的职能主要靠他所管辖的六个部门来实行。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东汉末年时,六部的一些名称就有出现过。

  例如对石苞十分看重的吏部侍郎许允。

  只是这六部的称呼还未在当世盛行其道,糜旸亦不打算在梁州直接设立六部,因为这没必要。

  在汉代六部虽未盛行,但却有诸曹的存在。

  功曹:掌官员任命升迁,业绩考核。

  仓曹:掌仓库﹑租赋﹑市场﹑度量衡等事务。

  户曹:掌户籍﹑田宅等事务。

  兵曹:掌军事事务。

  法曹:掌刑法。

  士曹:掌交通﹑建筑。

  ...

  各种曹应有尽有,并且他们的职能与后世的六部不能说有所相似,那基本就是重合的状态。

  可以说后世的六部,便是由汉代的诸曹脱始而来,既然如此,糜旸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去设立六部?

  糜旸只需正式下达文书,将这诸曹统属至治中之下即可。

  至于这一点本来也就是合情合理,因为在大汉的官制中,原本诸曹是分散于别驾与治中分别管辖的。

  当然糜旸也不可能将诸曹都交给治中统属,否则治中的权力就太大了。

  例如功曹这一名为曹,实际上地位与从事等齐的要职,糜旸便会将他单独出来向自己直接负责。

  还有兵曹这一名义上统管州内军事的官署,糜旸也不可能给他如此大的权力。

  县兵、郡兵等不具备太大战斗力的士卒可由兵曹管辖,负责平时在境内捕获盗贼,维护治安,类似于后世的警察。

  至于用来征战的一众正兵的兵权,糜旸肯定是要牢牢直接掌握住手中的。

  数万大军,才是糜旸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最大底气。


  (https://www.635book.com/dzs/13752/674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