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476章 治理徐州(1)

第476章 治理徐州(1)


豫州部份,徐州全部以及九江一郡,这三地是刘寒新得到的地盘。但三地之中,只有徐州损失最小,汝南、沛国被打烂了,九江更是面目全非。

        徐州,自从黄巾之乱,徐州历年大小战事不断,现在终于迎来久违的和平。

        刘寒再三思索,原河间相黄叙改任青州刺史,原青州刺史戏忠改任徐州刺史,河间相由枣祗担任。

        原琅琊国更名为琅琊郡,太守萧建免职,由董承接任。如今大汉虽乱,但皇族对地方的掌控力却得到空前加强,太后也不像在洛阳那般,为了帮皇帝站台推荐自家子侄为官,相反,她刻意压制董氏发展,只答应董氏女嫁给郭嘉。

        如今,刘寒重启董氏,意味着董氏更早获得进入朝堂的机会,此时刘寒也与董太后商量过,太后给出意思,她死后,董氏才有机会从地方进入中央,只要她活着一天,董氏就必须留在地方一天。换言之,刺史一职想都别想,太守已是目前董氏的极限。

        董承上任,自是首先拜访原琅琊王一脉,现任琅琊王刘容,刘荣自知大势已去,琅琊国早就脱离了他的掌控,琅琊王有名无实,很痛快地除国了。刘寒也没有过多为难刘荣、刘邈两兄弟,让他们去邺城,帮助董昭恢复地方。

        (孝王刘京,光武帝子,建武十七年进爵为王。京性恭孝,好经学,显宗尤爱幸,赏赐恩宠殊异,莫与为比。京子夷王刘宇嗣。建初七年,封宇弟十三人为列侯。元和元年,封孝王孙二人为列侯。宇子恭王刘寿嗣。永初元年,封寿弟八人为列侯。寿子贞王刘尊嗣,延光二年,封尊弟四人为乡侯。尊子字王刘据嗣。永和五年,封据弟三人为乡侯。据子顺王刘容嗣。)

        东武伏氏,二公、三卿,一皇后一贵人、尚二公主。祖伏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自伏生已后,世传今文《尚书》、伏氏《齐诗》、《汉记注》,清静无竞,故东州号为“伏不斗”云。

        伏胜,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

        胜五世孙伏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

        孺曾孙伏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

        理子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湛子伏翕嗣爵,卒,子伏光嗣。光卒,子伏晨嗣,晨尚高平公主。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

        晨子伏无忌,无忌卒,子伏质嗣,官至大司农。质卒,子伏完嗣,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

        完女为孝献皇后伏寿。曹操杀后,诛伏氏,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东武伏氏与皇族乃是姻亲,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到长安,伏寿跟随,此时她已入掖庭为贵人。

        后来,李傕、郭汜争斗于长安城内,皇帝刘协身死,身为皇后伏寿殉情,跟着殁了。

        刘寒念此,一纸调令,重启伏完,填补郑益的职缺,为中山太守。

        姑幕童氏,童仲玉,遭遇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早卒。子童恢,字汉宗,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恢弟童翊,字汉文,名高于恢,宰府先辟之。翊阳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须昌长。

        童恢死得早,童翊死于曹操入侵徐州之时,姑幕童氏走向没落,加上贤名于外,刘寒的政策他们也都配合,故而免于清算。

        姑幕徐氏,家世好学,永嘉南渡。徐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

        这家和童氏一样,能屈能伸,家族实力不强,也是免于清算。

        临沂都乡南仁里王氏,永嘉南渡,为中古名门。(琅琊王氏)

        <div  class="contentadv">        王赏,鸿嘉元年琅琊王赏为少府。

        王望,字慈卿,自议郎迁青州刺史。

        王仁,青州刺史。仁子王融,东汉名士,屡辞朝廷辟命。

        融子王祥,字休徵,魏国司空、太尉,封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祥三子王馥,官至上洛太守,袭睢陵郡公。

        祥弟王览,字玄通,西晋光禄大夫。长子王裁,抚军长史。次子王基,治书侍御史。三子王会,侍御史。四子王正,尚书郎。五子王彦,中护军。六子王琛,国子祭酒。

        王含,王基长子,东晋骠骑大将军。王敦,王基次子,东晋丞相,江州牧。王导,王裁长子,东晋丞相。

        王舒,王会长子,东晋扬州刺史。王邃,王会次子,徐州刺史。

        王旷,王正长子,淮南太守。王廙,王正次子,荆州刺史。王彬,王正三子,尚书右仆射。王棱,王琛长子,豫章太守。

        王雄,魏幽州刺史。子王乂,西晋平北将军。

        乂子王浑,魏凉州刺史。王衍,西晋太尉。王澄,西晋荆州都督,领南蛮校尉,琅琊王司马睿军谘祭酒。王诩,修武令。

        浑子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衍子王玄,官至陈留太守。澄次子王徽,右军司马。

        琅琊王氏在汉末世二千石,孙坚杀死的王叡便是王祥的伯父。

        刘寒曾派使者去探王融口风,问问他愿不愿意出仕,谁知刘晔刚到,琅琊王氏扫榻相迎,王融更是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大汉新政,这给刘晔整不会了。

        王融想出仕吗?

        不想。

        但在生死和名声之间,他果断选择生死,这次袁术称帝,不仅杀得士族人头滚滚,活下来的更是心惊胆战。王融前据而后恭的样子让刘晔很不适,但这更印证了刘寒对他的教诲,“士族就是下贱,踩着皇族的脸换自己名声,可皇族一旦动刀子,又会像一条狗一样趴在你身边,你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你让他遛狗,他绝不偷鸡。”

        王融当然知道自己这么做名声臭了,但他没得选。太多前人告诉他,镇北王最恨的就是他这类人,若继续如此,后果难以承受。

        刘晔得到琅琊王氏的态度自然将消息传递给刘寒,刘寒并没有觉得意外,“让这家伙去山海关受几年苦,将祢衡调回来,孤另有重用。”

        “喏。”

        对于祢衡,刘寒很满意,这种人是心思单纯的璞玉,一旦打磨好,将是国之栋梁,在北边吃苦了三年,该到调动的时候了。


  (https://www.635book.com/dzs/14062/11893765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