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第四百零一章 宽、严

第四百零一章 宽、严


一改老朱时期极为严苛的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不过适度的宽松还是可以考虑的事情。

特定的时候去办一些特定的事情,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就算是‘严打’这样的事情,也不会是一直都在持续。

经过了三十年的严刑峻法了,在持续的严苛之后,也确实需要考虑稍微的松绑一下了。

这不只是对于百官的松绑,这更是对于民间百姓的一些松绑。

回到了乾清宫的朱允熥问道,“皇后呢?”

张福生立刻回答说道,“皇后殿下去看望皇次子殿下了。”

朱允熥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准备安排晚膳吧,等皇后回来了就开膳。”

说完这些,朱允熥拿过一本书就在看。

张福生等人也都习惯了,以前有一些传言是当今天子自幼就不爱看书,很多人到现在也都相信这些传言。

但是张福生这样的人可是很清楚,当今天子最喜欢看的就是史书。虽然很多时候自称是‘不求甚解’,不过这些看书也是实实在在的。

这才是以史明鉴,看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看看当时的一些解决办法等等。

当今天子只是不爱读一些儒家经典罢了,谁也不能说他是真的不爱看书。

徐妙锦回来了,笑着说道,“陛下,臣妾见着文均了。孩子看着很好,哭声也响亮。”

“那这么一说,我倒是不打算多去看看了。”朱允熥就开玩笑说道,“我是喜欢将孩子惹哭,只是我不爱看着孩子一直哭。”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徐妙锦也不好多说什么。她确实知道朱允熥的一些小爱好,比如说没事将孩子惹哭,但是惹哭了基本上是不哄的。

徐妙锦笑着说道,“文均看着也是乖巧的孩子,长的好看。文垚出生那会儿没这么好看,本是不该说的。那会儿看着了文垚,我就担心陛下不喜。”

朱允熥好奇问道,“怎么了?我和你长的都不差,文垚现在白白胖胖、长的就像是福娃娃,能不讨人喜欢?”

这不是亲爹滤镜,而是朱文垚本身就比较可爱。

小脸胖嘟嘟的、白里透红,一看就是营养比较足的孩子,而且也是浓眉大眼的,看着就是福娃娃的样子。

就算不知道他是皇长子,报到外头的话,那也是会被人夸的孩子。

“那会儿又红又皱,还瘦瘦小小的,看着是不大好看。”徐妙锦就笑着说道,“臣妾那会儿还偷偷哭了几场,都是嬷嬷说孩子长大了就好。宁妃娘娘没少劝我,那会儿只当她是在说假话哄我呢。”

听到徐妙锦提起这些事情,朱允熥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确实是挺有意思的。

不过仔细想一想,徐妙锦这样的情况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刚出生那会儿确实不好看,丑哭父母的也不是个别现象。

养一养,很多的孩子稍微长大点就白白胖胖的好看起来了,夸张一点的来说新生儿是一天一个样,几天不见的话就觉得孩子长大了一圈。

小两口说着话,看起来也没有过多的因为老朱和朱文垚不在宫里就有太多的影响。

毕竟小两口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这也不是需要处处都守着所谓的礼数,更谈不上夫妻之间是‘相敬如宾’,或者是只有君臣。

聊完孩子的事情,朱允熥说道,“我今天在武英殿和几个大臣聊了会儿,提及朝廷一直都是严刑峻法之事。”

徐妙锦就认真起来了,正常情况下她是不太参与朝政的话题,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老朱和朱允熥也不会允许她对于朝政的一些事情有所议论和关注。

后宫不得干政,可以说在徐妙锦这里算是真正的开始树立起来的规矩,即使只是刚刚开始,好歹是有了这个规矩。

不过既然朱允熥提起来这些事情,那就耐心的听着,说不定就会是安排她去做一些事情。

朱允熥笑着问道,“这么些年,想必你也听过这些议论吧?”

徐妙锦就谨慎的回答说道,“臣妾要是说没有听到过,陛下肯定也不信。只是我中山王府门风严谨,府中子弟也都奉公守法,倒是没有这些担忧。”

朱允熥直接吐槽说道,“我看未必啊,当年祖父觉得有些勋贵太过,中山王可是带头放归一些府中门丁。”

这一下徐妙锦也无话可说了,虽然对于这件事情的印象不深刻,但是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没有发生。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当年老朱确实觉得有些勋贵手里的土地太多、养着的佃户等也比较多,这对于大力恢复国力是有些相悖的。

所以那时候的徐达带头放走府中的一些奴仆,也将一些田地拿出来给了这些人。

徐妙锦随即笑着说道,“殿下说的是,只是提及严刑峻法之事。臣妾此前也是不大理解,现如今想想当初还是有些简单了。”

看到朱允熥静待下文的样子,徐妙锦实话实说,“皇祖父采取严刑峻法,尚且有不法官吏肆意妄为。若是当初没有整顿风气,只怕是早就有了大患。”

朱允熥也是在点头,有些时候严刑峻法不代表一切,不意味着贪赃枉法就彻底的消失了。

所以说该警惕的时候还是需要警惕,有些事情就是一旦松了口,就很有可能导致后患无穷。

朱允熥认可的说道,“其他不说,祖父任上尚且有空印案、郭桓案,我这才刚当皇帝,红仓那边出了事,太仓港那边也出了事。我有些时候就在想,这些人是真的不怕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真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风险,铤而走险在这些人看来才正常。

赌赢了就是富家翁了,至于输了的事情他们不会过多考虑,这一个个的都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认为自己的那些小手段万无一失。

徐妙锦对此更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评价了,因为有些事情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看起来也不见得就是绝对的,因为很多人就是不吸取教训。

朱允熥随即再次问道,“那你觉得若是宽松一些,这是好还是坏?”

眼看无法避免,徐妙锦谨慎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这个回答让朱允熥非常满意,因为有些时候一些大道理都是写在书上,只是有些人就是不听。

徐妙锦提起的故事就是在《左传》记载,郑国子产临终前,把国事交给子太叔,还嘱托太叔治理国家的时候不要过于宽厚仁慈,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

结果是子太叔执政后,不忍心对老百姓施行严厉的政策,以宽厚治国,结果反而弄得郑国盗贼四起。他这才想起子产的遗嘱,也意识到了平时对刑法不严的后果。

结果就是郑、宋一带流民结集,他派兵去剿杀殆尽。随后想要开始对刑法严一点,结果酿成了更大的流血事件。

而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发表了一番议论,他说治理国家应该宽厚和严厉并举,只有宽猛并济,国家才能安定。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现在的情形是大家都觉得刑罚太严,只是我也不能一下放松。太严的后果你也看到了,可是一旦放松到底会成什么样,这就是难说了。“

这和老朱所谓的‘元失之以宽’是两码事,元朝那不是‘宽’,而是很多元朝的官员根本就不管事,将朝廷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推到了地主豪强身上。

朝廷的地位被民间的地主豪强取代,那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也不言而喻,比如说元末的乱世。

徐妙锦就说道,“陛下可以试着先宽一些地方,该严的还是要严。”

朱允熥苦恼的说道,“这就是问题所在,到底是在哪些地方可以松一点、哪些地方严一些,这都有讲究。按说是不该扰民,只是一旦对百姓松了,未必是好事。”

徐妙锦仔细一想,也明白了朱允熥的一些想法。

一些黄老之学最希望看到的是不扰民,任由百姓恢复发展就好。可是这么一来的话,结果很有可能造成宗族势力的发展等等,这对于朝廷进一步的掌控地方有难度。

皇权不下乡,在如今这个年代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这些也是朝廷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对民间的一些放松,实际上很有可能造成地方宗族迅速发展。

现在的民间很多人就是不信朝廷只信宗族,在一些地方就是宗族的权威远超朝廷。一些宗族私下里设定各种刑罚,地方官府甚至不能过多干涉。

这么做看似是团结了宗族的力量,可以抵御一定的风险等等。可是有些时候,那些大族长等等,也是在盘剥着一些比较边缘的亲族。

小两口愁眉苦脸的,因为事情看起来就是有着一定的两面性,想要找到十全十美的法子,这真的不是什么容易做到的事情,甚至是一种奢望了。

朱允熥苦恼之后,又说道,“现在我政事繁忙,祖父以前更是勤政,只是我们如此忙碌,政事也是越来越多,总是处置不完。”

这一点朱允熥有发言权,不只是因为他现在当了皇帝,知道每天要处理多少政事。

就算是他当皇太孙的时候,有些时候都在感慨着时间不够用,大事、急事都非常多,根本就是忙不完的,刚处理了一件事情,新的事情就会立刻出现。

徐妙锦对此也是看在眼里,老朱和朱允熥到底有多忙、有多勤政,没有几个人比她更加清楚了,皇帝勤政起来的结果就是每天都忙不完,根本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至于享乐,反正她是看不到老朱和朱允熥有什么享乐的时间,这两位皇帝最大的乐趣或许就是在不断的处理政事。

这也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的乐趣所在,单纯的就是因为责任,就是身为皇帝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无奈的朱允熥开口说道,“我从祖父手里接过大权,只是有些时候也是在感慨没了中书省、没了丞相,大事小事全都是我决断。”

徐妙锦立刻提醒说道,“陛下,可万万不可恢复丞相之制!”

自从胡惟庸案之后,大家提起丞相都有些应激了。

老朱也是明确的厉害,谁敢提起恢复丞相的制度,二话不说的直接给正法了,这必然是奸臣才会想做的事情。

朱允熥要是提起来这些事情,老朱肯定是会气的七窍生烟,这是根本就不用怀疑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大明是没有丞相,但是以后就难说了。历史上的那些内阁首辅,有些人的职权比起来丞相甚至更胜一筹。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我肯定是不会恢复丞相,我能没事给自己添堵?”

徐妙锦也笑了起来,她也觉得朱允熥肯定不会恢复丞相制,那样就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

以当今天子的性格,怎么可能主动削弱皇权呢?

这些也都是根本不需要怀疑的事情,当今天子想要办的事情有很多,手里没有足够的权力,想要去做一些事情必然是会被掣肘的。

再多想一点,不管是开海商贸,还是疏浚大运河,或者是对宝钞的恢复等等,现在推进起来看起来比较顺利,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朱允熥掌握实权。

要是手里没有足够的权力作为保障,这些事情或许也可以办成,但是远不会像现在这么高效,或许在办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会遭遇到不少的波折。

现在手里掌握着足够的权力,朱允熥也确实不大可能主动放弃一些权力,他也是需要继续靠着这些权力去办事。

小两口聊着天,简单的讨论着一些政事方面的事情。

这自然不是后宫不得干政的范畴了,这就是朱允熥偶尔吐槽一下工作的事情罢了。

不要说老朱不知道了,就算是他知道了,朱允熥也有十足的底气争辩。

不过对于朱允熥来说,现在的一些问题确实也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让它们一直都存在啊!


  (https://www.635book.com/dzs/19746/6742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