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57章 棱镜计划

第1457章 棱镜计划


作为美国空军目前的天字第二号工程,X51A项目自打正式启动以来就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乃至争抢。

至于各种定期或突击开展的审计核查行动更是每年都要搞的传统艺能。

虽然这次突然出现的国家安全局确实是个新角色,但之前也有过问责局和联邦调查局联合出动的情况。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沙普尔·柯林杰也没太当回事,甚至还把几个关键子系统负责人给拉到另外一间会议室,提前把各自负责的任务给布置了下去,以免一周后返工的时候当无头苍蝇。

直到全部工作收尾,他准备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收拾一下东西,却发现连办公区都已经被封锁起来的时候,才终于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

往常无论查账目还是查安全,基本都是随便找个实验区走个过场,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阵仗。

尤其他们这种主管级别的办公室,原则上都属于私人区域,就算是提前通知的例行检查都很少涉及,更别提这么粗暴的行事风格了。

他本想态度强硬地上前沟通一番,但却忽然没来由地从心底生出几分不安。

恰好这个时候,他的助手查理·布林克也从另一侧走廊匆匆而来,语气中满是焦急:

“我,还有其它几位同事的办公室那边……”

话说到一半,就看到对方的办公室门口也站着一个面无表情的黑衣壮汉,显然也和他们遇到了一样的情况,于是戛然而止:

“这……”

“先别着急,应该是信息安全风险检查的一部分。”

柯林杰摆了摆手,示意布林克稍安勿躁:

“我会跟对方的负责人沟通一下,让他们注意在检查过程中不要弄乱办公室里的资料和物品……”

这个回答看似合情合理,却让后者很是意外。

柯林杰作为在波音工作了几十年的高级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虽然属于技术人员行列,平常也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但绝对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对象。

NSA的名头放到一般中小公司属于尚方宝剑,但对于波音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也就是个权限稍微大一点的普通机构。

以布林克对自家领导的了解,如果搁在平常,对方第一反应肯定是跑到董事会去申诉,让人撤掉对办公区域的封锁和检查。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要表现出足够强硬的特点,免得被随便拿捏。

而今天则显然不太正常。

“主管,这次的安全核查……”

他试探着开口:

“我们内部不会真有什么问题吧?”

柯林杰先是一愣,然后眼神闪烁地否认道:

“怎么可能……我估计是前些天华夏那边突然展示出来的高超音速武器把上面给吓着了,一方面是觉得咱们进度太慢,另一方面也是给国会和问责局一点交代,所以才把阵仗搞得这么大……”

说完之后,他又马上转移话题:

“也正好,趁着他们查项目的这段时间,我可以好好休息几天,顺便整理一下第三次试射的思路,你要是也闲不住的话,可以优化一下激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逻辑,我觉得目前用调度隔离段压力与参考压力比值来确定激波位置的算法有些潦草。”

果然,这一招可谓立竿见影。

布林克的注意力几乎理科就被吸引到了工作上:

“您认为目前对激波系统的定位精度还不够?”

柯林杰点点头:

“虽然理论上能够达标,但是需要留出来的余量太大了,也可能影响到后续测试的成功率……主要是压力参考值涉及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最终仍是一个完全由人工划定的设计常量,受到飞行试验过程中具体外部条件的影响很大。”

说到这里时,就连他自己都重新认真起来:

“每一组参考值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且还要对这些选择的参考值作高保真度隔离段模拟,而目前我们只能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下确定大约6-8组数据,然后被动等待靶场上空的飞行条件达到其中某一个范围……至于更复杂的环境,那就需要更高还原度的超高速风洞,而这恰好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

一番交流之后,总算才把布林克给送走。

然而,柯林杰的表情却并未有任何放松。

刚才提到“超高速风洞”时,他本能地想起了亚琛工业大学的那一座TH-D高焓激波风洞。

本来是考虑能不能再靠个人关系借用一下对方的资源。

但很快就意识到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也想明白了刚才那阵不安感是从何而来——

之前为了尽快查出第一次测试失败的根本原因,他曾经把X51A和SJX61-1发动机的工作参数交给过自己的老友卡尔·海因茨·布林克曼。

虽然最后确实发挥了作用,发现普惠提供的整个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存在诸多偷工减料,但仅从操作角度考虑,那可是妥妥的违规泄密。

再考虑到亚琛工业大学曾经和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有着紧密合作,如果这档子事被发现,那自己绝对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想到这里,柯林杰赶紧开始回忆当年的操作细节。

最后基本确定,至少在自己这里,应该是没有留下什么漏洞。

唯一的隐患应该在布林克曼那边。

如果在TH-D风洞的后台发现了与X51A相关的数据文件,那顺着这条线怎么都能查到自己。

虽然对方当年曾经保证过,已经删除了全部运行日志,但总归还是再确定一下为好……

他右手伸进口袋,准备给对方打个电话。

但又很快把手机放了回去。

“欧洲这会儿已经入夜,还是等等再联系他吧……”

柯林杰这样想道。

……

实际上,对于这次安全检查感到恐慌的并不只有柯林杰一个人。

负责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的普惠公司代表、负责助推火箭研制的麻省理工大学课题组,甚至包括波音公司的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

可以说除了柯林杰的核心项目团队以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从里面捞了不少好处。

而这种事情就属于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就算已经上下打点过了,也不可能完全无视NSA的突然袭击。

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按照过去的一贯经验,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策略——

祸水东引,把水给搅混。

所有人都干了,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干。

你检查组再怎么胆子大,难道还敢把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给搞下去?

真要是这样,那最后被搞的绝对是检查组自己。

因此,NSA上午入驻波音集团,连午饭都还没吃,中午就已经收到了不同来源的十几份匿名举报材料,看得行动负责人蒂莫森·乔伊斯头皮发麻,顺理成章地发出了和几年前柯林杰一样的感慨:

“跟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

但感慨归感慨,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只好把材料整理出来,交给旁边的副手肯·贝里。

后者看着眼前这烫手山芋,连接都没敢接:

“调查这些?我?”

这些材料里涉及到的人员范围之广,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此行出发之前的任何预期,可以说谁敢查谁就敢死。

乔伊斯也知道这个情况,并不准备强人所难:

“我们这次的任务是查通华嫌疑,这些都是经费滥用还有不尽职行为,你记录一下交给局长就行,不用往下面深查。”

其实看着眼前这些材料,他已经大概知道了为什么X51A的研发进度迟迟赶不上计划。

但任务在身,必须得查出个上级想要看到的结果出来。

贝里这才松了口气,颤抖着把那一沓纸接到手中,同时问道:

“既然不准备查,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乔伊斯叹了口气:

“看这个架势,我们在这儿再怎么忙活都是无用功……不如省点事,拿这些东西当证据,向上面申请,对全部敏感人员启动监听计划,没准还能找到点什么有用的东西。”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36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