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53章 绝对震慑

第1453章 绝对震慑


许多年后面对星条旗,安德鲁·舍尔少将将会回想起,自己在华夏长安街第一次亲眼看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那个遥远的上午。

实际上,阅兵现场充斥着引擎轰鸣、军乐铿锵和人群的欢呼,并没有电视转播信号当中那样良好的收音条件,况且他终究还是个美国人,汉语水平也远远到不了母语使用者程度。

直到被米切尔·莱顿从身后拍了下肩膀,他才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

然后一抬头,就刚好看到两排通体黑色的导弹伴随着滚滚车轮逐渐来到自己眼前。

东风16本来就已经是妥妥的中导体量,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东风17又进一步延伸了滑翔段的长度,再加上乘波体设计略显张牙舞爪的外形,可谓压迫感十足。

随着注意力被重新放到身前的街面上,刚才被下意识屏蔽的听觉也逐渐恢复过来,柴油引擎的低频轰鸣化作近乎实体的音墙,混着传动轴转动的金属刮擦声,在每个人的耳膜表面化作富有节奏的震荡。

当方阵再靠近一些之后,他已经能看到那些精密排列的铆钉与焊缝、看到耐高温涂层在日照下泛起青灰色的幽光、看到足有三人合抱粗细的弹体,中部突起的级间分离环像巨蟒的鳞甲,随着车辆的平稳行驶反射出细碎的寒芒……

一时间,几名美国武官,甚至整个外宾观礼区都陷入一片沉寂,在周遭欢声雷动的气氛当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大部分人甚至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说法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反倒是那位来自自卫队的二等陆佐小林信一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此时,瞳孔还震动着的舍尔少将也回过神来:

“等等……东风17?”

他下意识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但其实以当前看台与受阅方队之间的距离,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多余,于是又有些仓惶地放下。

手足无措的样子,颇显出几分滑稽。

后面一排的莱顿上校反应稍微快些,已经放下了手中储存空间耗尽的照相机:

“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或许,类似HTV2那样。”

作为一名技术岗位出身空军军官,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家的对标产品,但旋即又指出了几分不同:

“不过,这种导弹的上表面设计更加复杂,而且还有着比较明显的过渡段和气动面,说明主要的工作高度应该比HTV2更低,射程大概也会近上不少……很可能是一种战术级别的武器。”

这番分析确实有理有据,但却并没能挽回舍尔那发黑的脸色:

“技术上的问题不重要……”

后者的声音正带着几分颤抖: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怎么跟上头解释?”

早在今年年初,国防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时候,就被华夏突然首飞的隐形战斗机给狠狠骑脸输出了一次。

尽管盖茨本人当时没说什么重话,但在那之后,华盛顿方面特地强调了情报收集领域的前瞻性,很明显就是在敲打他这个驻华武官。

结果这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就又让华夏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并且还更加严重——

第四代战斗机再怎么先进,终究是跟在F22后面的追赶者。

而眼前这寒光凛凛的东风17,可是全球独一份的真·撒手锏。

就连后面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相比之下都显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这可是阅兵。

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半公开排练了足足两个月的阅兵!

比年初那次丢人太多了。

莱顿这会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五角大楼因为这次被打脸而迁怒于他们,那后面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于是赶紧想办法甩锅:

“我们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跟这个型号有关的消息,华夏人又一直是以关闭保护罩的运输状态进行排练,就算追究起来,那也是情报部门的问题才对?”

或许是觉得这个理由还不够,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

“而且这样一种全新形态的武器,在进入服役之前肯定要进行多次试射,我们的卫星和雷达又在干什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中程导弹的试射不像远程或洲际导弹那样要么打得远要么弹道高,对于华夏这样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来说,完全可以全程在内陆地区进行,从而避开来自地面的和太空的探测。

更何况,高超音速飞行器本身就自带一定的雷达隐身能力,更是增加了域外侦察的难度。

尽管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还应该有很多办法可以提前确定相关动向,但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

海军武官爱德华·柯林斯上校则是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找补:

“如果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提交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或许可以弥补一些前期情报获取工作上的疏漏……”

但双重打击之下的舍尔已经有些自暴自弃:

“来不及了……这场阅兵是全球直播,五角大楼那边肯定会比我们看到的更加详细,而我们……”

他叹了口气,接着看向周围来自另外几个盟友国家的武官们:

“恐怕还有很多场面上的事情需要处理。”

果然,这边的话音还没落下,就有一道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少将先生,刚才那种导弹……能打到首尔或者釜山么?”

舍尔歪过头,发现是一名身穿韩国路径制服的大领(上校)级别军官。

对方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表明具体身份,直接问出这样的问题属实突兀:

“我是韩国技术武官金熙皓,刚刚被派到华夏来不久,还没来得及前往贵馆拜访……”

几个弹道导弹方阵的出场本就在分列式最后,而花里胡哨的群众庆祝活动显然不是武官们需要关注的环节。

尤其对于几个第一岛链上的国家来说,东风17就像一柄时刻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哪还有心思去欣赏后面的表演?

倒不如说,华夏人的庆祝仪式越是盛大,他们心底散发出的寒意就越是浓郁。

像是前面还一直装作心态平稳的小林信一,此时也不声不响地凑了过来。

舍尔其实刚才就认出了说话者的身份,之所以没有马上给出回答,一来是在组织语言,二来也是平复一下心情,免得在小弟面前表现得过于跌份。

“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确实会有一个最小射程限制,但对方完全可以从国土中部发射,从而规避掉这个问题……”

稍微缓了缓之后,他对金熙皓,同时也是对周围所有盟国武官们回答道:

“我想,他们真正的目标是第一岛链上所有的重要军事节点,乌山、群山、横须贺、嘉手纳,甚至是章宜和苏比克湾……”

这句话毫无疑问是一种恐吓,同时也是捆绑——

你们全都在华夏人的菜单上,谁也跑不了,所以趁早断了单独缓和关系的想法。

而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给出了一个念想:

“不过你们也别太担心……只要配合我们,建设起一套完备的导弹预警系统,再配合陆基和海基的中末段拦截弹,还是有办法应对高超音速威胁的……”

这种说法当然是纯粹胡诌。

美军从90年代就开始正儿八经地研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武器化应用,对于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上限还是有着颇为精准的估计。

别说拦截,就连提前预警都有难度。

但至少,这样的表态可以暂时稳住盟友,并进一步提高军事上的捆绑程度。

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对维持自己遍步全球的军事存在有些力不从心,如果能借此机会把一些财政压力转嫁到盟国头上,显然是个一举多得的方案……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37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