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85章 氚增殖模块

第1385章 氚增殖模块


一星期后。

火炬实验室的磁流体实验室还亮着灯,常浩南摘下防护面罩,静静凝视着正在升温的氦冷固态球床。

液态锂在环形管道中缓缓流动,在暗红色的警示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像一条被困在石英管中的金属蛇。

在家里度过了充实而又无所事事的一周之后,他最后还是闲不住地回到实验室,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上级当然不可能允许他在京城市区建一座核反应堆,但一些与核技术相关的放射性研究还是完全有条件进行的。

“老师,三号循环泵的振动频谱分析出来了。

“一名穿着深蓝色连体制服的博士生突然从设备间探出头,手里的文件板上还沾着些许金属粉末:

“0.87Hz处的异常振动比昨天增强了37%,需要停机检查磁轴承吗?“

常浩南瞥了眼实时监控屏,磁流体通道的温度梯度正在绿色安全区内波动。

“不用……今天的测试条件不一样,振动大点是正常的,另外把采样频率提到200kHz,让栗老师带你去地下二层拿一台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他边说边在值班记录本上签下潦草的时间戳,然后补充道:

“还有,记得给真空法兰补涂二甲基硅油,上次氦质谱检漏仪就是被锂蒸汽堵了离子源。”

就在这个时候,栗亚波刚好从外面走进来,怀里还抱着一台设备:

“我已经给拿过来了……另外老师,外面有位彭觉先要见您,说是昨天和您约过时间了。”

常浩南一愣,停下手上的动作:

“把他请进来吧……”

当他推开会议室的玻璃门时,彭觉先正把外套往衣帽架上挂,呢子面料蹭过金属挂钩发出沙沙的声响。

跟在他身后的一名军官抱着加密公文箱,领口绣着的核工业标识在阴影中若隐若现。

“老常,我看了你前两天发给我的的周报。”

彭觉先接过密码箱,动作麻利地打开:

“锂循环系统的氚滞留率比理论值高了两个数量级,这可不是用锂-6同位素丰度能解释的。”

“彭总,你这是关心则乱啊……“

常浩南从恒温柜取出两罐盐汽水,易拉罐开启时的嗤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我们中子源强度只有10¹²n/cm²s,按三锂同位素反应截面计算,这就是正常的数据范围。”

“你们在液锂里养出了氚池。”

彭觉先突然说道。

他从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一下就打开到了自己想要的位置,显然这段时间没少翻阅。

上面贴着一张被打印出来的图谱,某个特征峰的位置被红笔重重圈了出来:

“这不是氘氚混合气的解吸峰?”

他手指在上面点了点,脸上露出些许疑惑:

“还有,同步辐射实验室的XPS谱显示,你们循环泵叶轮表面有氚化锂沉积层……”

实验室陷入诡异的寂静。

常浩南能听到隔壁材料分析室传来的真空泵嗡鸣,那台新装的上海光源分支线站正在做预热调试。

“之前更换屏蔽层时,循环泵的压力传感器确实检测到异常波动。”

他终于开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工牌:

“但你要知道,我们堆芯的燃耗还不到0.01%,完全是实验室级别的数据,你不能拿着中试乃至工业水平的标准来对比啊……算了,你先换上衣服,来我们实验室看看吧……”

……

“这就是你们优化过的闭环磁流体系统?”

彭觉先的指尖在控制台参数界面上划过,看着磁通量的计数值在屏幕边缘规律跳动。

“我记着之前和你说过,我们之所以开展对锂的研究,关键还是为了中子屏蔽……产生的氚当然会强化等离子体发电过程,但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幅度也只有大概3-5%,所以并不会专门进行富集。”

常浩南调整着波导管角度,过了几秒钟之后才补充道:

“当然,我们也可以增加研究的课题内容……不过老彭,你得给我个足够的理由。”

对方昨天约行程的时候就有几分着急,今天更是把火烧眉毛写在了脸上。

显然是有事。

彭觉先也没犹豫,只是叹了口气便回答道:

“下个月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理事会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氦冷球床氚增殖测试模块的测试排期……”

实验室的换气系统突然加大功率,将最后一丝臭氧味抽离。

常浩南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半拍,代码编译器的光标在屏幕上规律闪烁:

“所以,你们是准备开发新的氚增殖技术?”

彭觉先点了点头,随身携带的保温杯在金属台面磕出清脆的声响:

“现阶段,我们还在用氧化锂和三元锂陶瓷作为主要的固态氚增殖剂。”

他从笔记本上翻出了一份三年前的实验数据,缺陷密度分布图如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当前的辐照产氚技术存在严重的损伤缺陷,比如锂空位、氧空位、未配对电子……之类,而空位迁移导致晶格畸变,氚原子被困在氧空位形成的电子陷阱里,就像用漏勺接雨水,最终的有效留存率惨不忍睹。”

“所以需要新的方案,但美国人把液态增殖剂的数据列为NOFORN(禁止对外籍人士公开),当然这也是正常的,谁都不可能把这种东西随便公开出来……”

雨声中忽然混入服务器阵列启动的嗡鸣,常浩南将加速器的功率调到待机状态,显示屏泛起幽蓝的冷光:

“我的中子源强度还不到托卡马克的百万分之一,要积累有效数据……”

他看了眼墙上的电子日历,红色数字显示着2008年8月27日:

“至少需要18个月左右,而且还要考虑到后续的研究过程。“

彭觉先摆摆手:

“重点不是速度,而是时间窗口”

说着从旁边扯来一张纸,在上面画出时间轴:

“ITER是国际项目,而由于军事原因,各国并不会共享氚增殖技术,只是可以各自利用ITER框架内的设施测试自行设计的氚增殖模块,所以排期是轮流的……通常来说,每个周期大概16-24个月不等,如果第一次测试的数据不理想,那就要等上一年半到两年才能进行下一次测试。”

常浩南顿时心下了然。

如果不能精确对准排期,那么很有可能因为进度晚上1-2个月而造成额外1-2年的拖延。

而且,如果一个周期不能解决问题,那很可能每个周期都要有1-2年的拖延。

这对于华夏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可控核聚变当然不差区区几年功夫。

但氚增殖技术还涉及到热核武器的威力以及小型化水平,这才是现阶段上级关注的重点。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44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