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376章 愿者上钩

第1376章 愿者上钩


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

兰斯·洛德上将松了松让他有些呼吸不畅的领带,起身来到C37要员运输机的舱门处,等待着客舱服务人员降下舷梯。

大约三个小时前,他在国会山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听证质询环节,通过一份数据详实的报告,论证了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领域增加投入的必要性。

听证会本身当然不会做出任何决策,但与会者却不乏参众两院的重量级大佬。

而这些人的一念之差,将会直接决定几个月之后新年度国会预算案的结果。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那么未来四年甚至八年的军费分配基调也将会受此影响。

而上将背后的金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无疑将会是其中最大的赢家。

尤其在如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笔稳定投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那几十亿美元,还有更重要的市场信心。

“阁下,旅途结束,祝您工作顺利!”

随着公务机舱门放下,乘务长的声音也把洛德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谢谢。”

后者客气地给予回应。

这架飞机当然不属于洛德本人,而是政府专机序列中的一员。

只是因为今天的工作需要,才临时分配到他来使用。

“或许等退休之后,可以找洛马那边长期租借一架……”

洛德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大步离开机舱。

深蓝色的军服被科罗拉多干燥的夜风掀起一角,远处落基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如同一道沉默的防线。

上将已经在航天司令部工作了超过30年,而眼前这一幕场景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只不过,从未像现在这样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洛德刚刚回到办公室,还没等好好回味一番自己在听证会上的表现,就听到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

侦察局长约翰·雷蒙德少将很快出现在门口。

“阁下,半小时前,ALOS-1卫星过顶华夏陇原省西部。”

雷蒙德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般沙哑,显然已经有些时日没有好好休息了:

“第二炮兵质量效应靶场出现新的撞击点,位置就在我们之前观测到有工程动向的区域之内,初步判断是在一座混凝土靶标的接近正中心位置。”

说着从手中的文件袋里掏出几张大尺寸照片,一一排开在洛德的办公桌上。

ALOS-1是两年前日本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名义上由JAXA所有,用于地理测绘、资源勘探和灾害预警等常规任务。

但实际上,这颗卫星还安装了一部性能当时性能最好的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也被自然而然地纳入到了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天基侦察体系当中。

此前由于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资源不足,雷蒙德便从盟友手中“临时”征用了ALOS-1,以及更早前发射的ADEOS-2,以保证对于陇原省西部的信息更新频率。

最终也确实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洛德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下内心的兴奋,低头看向面前十几张卫星图片:

只见深灰色的矩形靶标中部出现了一个狰狞的孔洞,中心处的深色斑块向四周辐射出蛛网般的裂纹,周围则分布着环状的规则隆起。

“显而易见,发生了一次位于地表以下的爆炸……弹坑周围没有弹片扩散痕迹,冲击波传导模式符合钻地弹头的特征。”

他根据经验迅速做出判断,随后瞟到了另一张图片下面的研判内容。

和自己刚才的说法几乎完全一致。

但上将刚刚才在国会山给整个空军涨过一次脸,如今自然不可能满足于这样初步的结论。

“能确定其它更具体的细节么,比如命中时间,还有发射位置?”

“ADEOS-2在今天下午,也就是当地时间明天凌晨3时25分经过时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所以基本可以确定,对方是在0325到0703之间的大约三个半小时内完成了从发射到命中在内的整个过程,也符合华夏导弹部队在测试新型号时的一贯行为特征。”

对于这个结论,洛德不置可否地皱了皱眉:

“所以你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型号?”

雷蒙德点点头:

“华夏导弹部队过去也测试过几种不同规格的钻地武器,但情报分析部门对比了此前的两次测试结果,发现弹痕特征存在很大差别。”

“去年在滇省靶场留下的弹坑呈漏斗形,边缘参差且深度有限,显然属于非常初级的型号,侵彻能力相当有限,而眼前这个贯穿通道光滑、深邃,就好像是一根钢钉垂直钉入大地……”

他一边描述一边在空气中比划着:

“所以他们肯定更换了侵彻体的结构,还可能附带有延迟起爆的二次杀伤能力,靶标的破裂度起码比上次测试提升了三分之一,至于更具体的数据目前还无从得知。”

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具备一定的透地能力,但面对钢筋混凝土显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只能看穿到很浅的深度。

而在听到这部分结论之后的第一时间,洛德就想到了此前华夏方面在蒙省中部进行的几次神秘试射。

当时初步研判为一种新型的中短程战术导弹。

似乎和眼前的情况完全能对上号。

“让红宝石12卫星重点观察一下蒙省中部的那个发射阵位,看看有没有最近留下的发射痕迹。”

他面色凝重地下令道:

“等到分析数据出来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我。”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会有一个固定的24小时重访周期,所以这件事情急不来,只能慢慢等。

而且,洛德也需要一些时间作为缓冲,来分析一下眼前的局面——

几天前,是他自己亲口下令,将卫星侦察的重点转移到鹤城市郊外的55基地周围,但最后却只观测到了一次奇怪但并不算敏感的固体火箭补位发射。

尽管在报告中将其渲染为一次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导弹试射,但上将本人却非常清楚,东风31无论如何都不具备携带多弹头的能力。

并且从逻辑上,由于弹头运载器本身也有动力,因此华夏方面的多弹头导弹一定会被命名为东风4X。

换句话说,尽管嘴上不可能承认,但湘省那边的发射确实只是一次诱饵,用于掩护这次命中了陇原靶场的真正测试。

而在眼下这个大选前夕的当口,“钻地武器”和“战术导弹”两个关键词合在一起,无疑会刺激到一些人敏感的神经。

那么自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不引发关键误判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刺激的程度。

一方面,可以转移大家的关注重点,避免分析报告中的结论被放在聚光灯下找出漏洞。

另一方面则可以进一步威吓明年的白宫新主人。

无论是哪个。

……

由于最近的高频次使用,戴文·肯顿上校和他的情报分析部门已经对红宝石-12卫星的数据处理流程轻车熟路。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分析结论就已经出现在了地下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前几次发射的位置并没有出现新的可疑痕迹,但我们在同样位于蒙省西部的另一处坐标发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之后的残留物质。”

肯顿上校手里拿着一根天线,指向屏幕上一处被标红的位置:

“可以确定在过去6-12小时内,这里有过一次……或者一轮导弹发射。”

通过燃烧残留物进行导弹发射预警当然是相当前沿的技术,但溯时精度确实有限,只能确定到今天凌晨。

恰好符合之前雷蒙德给出的推测范围。

“信号特征呢,分析过了么?”

洛德追问道。

“和前几次测试略有区别,但差异很小,基本确定仍然属于同一型号序列……可能只是地表或者空气中的成分存在差异,与尾焰接触之后形成了微量的新产物。”

“也就是说,这次的射程比过去更远了?”

上将看了一眼新的发射位置,明显更加偏东北方。

“如果完全按照最短路径计算,那么大概是1500-1600公里左右,当然考虑到弹道规划问题,实际也有可能稍远一些。”

雷蒙德咽了口唾沫:

“这可不是东风15系列能够达到的射程……”

“射程不是问题。”

洛德打断他,目光转移到大屏幕右下角的沿海区域:

“问题在于他们想钉穿什么。”

冷光灯打在他银白的鬓角上,折射出刀刃般的寒芒。

玻璃幕墙外,数十块监控屏幕正无声吞吐着数据流,如同一只只窥视地球的眼睛。

这个问题实际已经明牌。

只不过,大家还都没有挑明而已。


  (https://www.635book.com/dzs/19966/6645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