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7章 南岛人的时代(第一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这仙,不能修了 好好的流放怎么变逃荒了 娇滴滴外室跑路后,太子他发疯了 九爷别虐了,夫人带崽跑路了 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 王妃她娇软动人,惹上王爷逃不掉 太子的娇软哭包只会点香 抄家后,我靠亿万物资成团宠 拒绝流放剧本,我只想种田 农门丑媳要翻天
想要建设真正的月球栖息地,就必须要把数以万吨的物资发射到月球。
而这就必须要有廉价的发射工具,就目前来说,唯一可行的选项是什么?
就是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它可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的成本,毕竟,在火箭发射成本中,其中火箭制造占大头。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当美国和苏联在进行着种种太空竞赛,争取国家荣誉的时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却把大量的技术,投入到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上。
在万户角的研究中心楼顶,和不少研究员一样,赵乡铭会在用过午餐后在这里抽烟,几个烟搭子在抽着烟的时候,聊着的话题,自然还是他们的工作。
“……由于在运载火箭的成本构成中,火箭一级占比约为60%,上面级占20%,整流罩占10%,其余10%为推进剂、复用等发射相关成本,因此对投入成本高的关键部位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大幅摊薄单次成本。”
刚刚加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赵乡铭,一进公司,就进入了可重复使用火箭项目组,对于一心想要进入太空时代的他来说,虽然明知道这种化学能火箭只能让人类成为“太空南岛人”。
但是就目前来说,这却是人类走向太空唯一的选择,而其中可重复使用火箭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说着可回收火箭的成本优势时,赵乡铭深吸了一口烟,说道。
“所以,可重复使用火箭,是降低发射成本,进入太空的关键所在,而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遵循先一级重复使用后完全重复使用,然后再是二级,这样一步步来,才是最稳妥的方案。”
一旁的何安涛说道:
“对,这也是咱们目前的工作,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
赵乡铭摇头说道:
“但是技术路径很清晰,不改变运载火箭基本外形,通过增设气动舵、着陆机构等。运载火箭子级工作完毕后进入滑行调姿态段,在再入大气层初始阶段进行动力减速,以满足飞行剖面中载荷与热环境的约束,之后依靠气动力进行减速,着陆阶段采用主动力进行减速与调整,最后依靠火箭发动机推力调整进行缓冲,最终完成回收。”
这个技术路径是李毅安给出来的,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这个路径上进行着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一切还是刚刚开始。
“而且,我们的优势很大。”
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赵乡铭说道:
“我们使用的甲烷发动机,相比于煤油机有低积碳的优势,可以说天生适合回收使用,现在的关键,就是二次点火以及推力的调整,只要实现这两点,剩下的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只是发动机,还有火箭箭体的控制,这不仅仅只是增设气动舵,还涉及到火箭的飞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好的处理器。”
“这一点,就交给硅谷吧。”
在天台上,几名年青的科学家,就这样聊着他们的工作,而在聊天的时候,赵乡铭总是会把目光投向天空,似乎是想要看穿天穹,看到月球。
月球上的“前哨一号”基地。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类放出的第一艘“太空独木舟”。
这艘独木舟用了三天的时间抵达了月球。
在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会研制出新的可回收火箭,尽可能的降低前往月球的成本,并最终在那里建立真正的栖息地。
就像南岛人在湾岛放出独木舟一样,他们走向太洋。
而现在,他们走向了太空。
可是靠着那样的独木舟征服了太空,也不过只是太空时代的南岛人。
有一天,他们乘坐“太空独木舟”,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带,并最终散布在浩瀚的太空之中。
像南岛人一样,在那些星球生活,但也就是如此了。
“南岛人……”
赵乡铭默默的嘀咕一句,眉头皱的更紧了。
可是如何才能摆脱现在的化学能火箭呢?
眉头紧锁的,赵乡铭就是这样凝视着天空,凝视着月球。
……
月球,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漆黑的熔岩洞内,从“前哨一号”的窗口透出的灯亮,打破了洞内的黑暗。
“前哨一号”基地内,模拟日出的灯光亮起。
美美的睡了一觉的张国强,在起床前甚至伸了个懒腰,然后便穿上蓝色制服,走出了睡眠舱。
如果不是因为重力的关系,他甚至有种错觉——自己在地球上。
“前哨一号”并不大,只有36平方米,充气式舱体的蒙皮材料体系由多层柔性复合材料。虽然轻薄,但因为建在熔岩管内,所以不需要担心宇宙辐射等伤害,而且熔岩管内适宜的温度,也让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基地的能量。
月球基地的能源来自于永昼区的太阳能电池板,那些太阳能电池板,是四次月球任务遗留下来的,就像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被送了过来,并且被不断的串接在一起,而之所以发射“前哨一号”,就是因为能源供应得到了解决。
没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前哨一号”无疑就是空谈。
用了早餐之后,张国强来到了任务室,施奈德正在摆弄着他的试验箱,他是植物学家,他曾在国际空间站进行过种植试验,而现在他的任务,就是在前哨一号建立作物试验室,最终实现月球基地的“自给自足”。
“施奈德,一会我和汉东出去,进行一号任务,你留守基地。”
“明白。”
施奈德点了点头,说道:
“月球车我在值班的时候,已经检查过了,一切正常。”
很快,张国强就和赵汉东穿上宇航服,然后通过气闭闸离开了“前哨一号”,基地外停放着一辆月球车,还有一辆月球车在洞口“停车场”。
这两辆月球车也是之前的任务遗留下来,他们驾驶的这辆月球车是第三次任务时发射到月球的,与第一辆不同的是,它的电池舱更大,通过加装电池,使得它的续航里程超过了120公里,它具惊人的机动性,其最高时速可达20公里。
而他们这次任务,是探索距离斯维尔德鲁普-汉森陨石坑15公里的另一座陨石坑,它的面积更大,更深。
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影响下,美国、苏联对月球的探索都指向了陨石坑,除了这里更适合建造月球基地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而陨石上很有可能会有地球没有的矿物元素。
这虽然是某种可能,但是前景却非常诱人。
月球车缓缓驶出熔岩管幽深的洞口。张国强将镀金滤光面窗放下来,然后开始沿着预先规划的路线,缓缓驶出陨石坑,朝着目的地驶去。
“气压正常,电池电量98%,通讯信号良好。”
赵汉东检查着仪表盘,声音在密闭的宇航服内显得有些沉闷。一路上,他们几次停下车,在未探索的区域进行采样,虽然太空服仅能提供6.5-8个小时的太空探索时间,但是月球车上却携带有氧气,可以提供额外的四个小时供氧,这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
用了差不多两小时,他们才抵达目的地。当他们抵达目标陨石坑边缘时,一个直径约十公里的巨大碗状坑洞展现在眼前。
“比想象的看起来要大。”
赵汉东吹了个口哨,说道:
“如果这里有水冰,再加上熔岩管……”
“那就比斯维尔德鲁普-汉森强多了。”
张国强接过话,语气里带着笑意,
“不过话说回来,五平方公里也不小了。”
“是不小了,想把那里填满,至少需要送过来几千人,甚至上万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
“走吧,按计划先绕到陨石坑北侧。”
张国强操纵着月球车向前行驶,只有轻微的电机嗡鸣透过车体传来。
阳光斜射在陨石坑边缘,形成一道鲜明的明暗分界线。他们沿着这条边缘通道行驶,左侧是刺目的永昼区,右侧则是永恒的黑暗。张国强放慢车速,让探照灯的光束扫过永夜区的阴影。
两人说笑着,月球车沿着坑壁缓缓移动,寻找合适的下坡路径。很快,他们发现了一处坡度较缓的通道,可能是远古时期陨石撞击时形成的滑坡。
“就这里了,小心点。”
张国强降低车速,让月球车以步行般的速度慢慢下滑。轮胎偶尔打滑,激起一片片月尘,在探照灯下像慢动作的雪花般飘落。
进入坑底后,张国强停下车辆,坑底可能存在着矿物富集区。
“先去东北角那个凸起处。”
赵汉东指着远处说道:
“陨石撞击的高温高压可能会产生特殊矿物相,当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未知的矿物。”
月球车再次启动,向着目标驶去。张国强的目光扫过陨石坑,永夜区的黑暗像一堵无形的墙,而他们的探照灯或许是那些黑暗区从形成以来获得的第一道光亮。
很快,他们就开始了工作,张国强的探矿锤轻轻敲击在月岩表面,扬起的尘埃在低重力环境下缓慢飘落。
而作为地质学家的赵汉东,则在那里根据石头的表面形态对其进行基本的分析,以确定应该采取哪些标本,然后再带回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也正是赵汉东来到月球的原因,就是通过对月球矿物的分析,寻找进一步开发月球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就是月球上有值得人类不惜重金开发的价值。
而这种价值,就存在于这些在矿物之中……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2242/659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