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0章 天宫一粒尘,压塌人间山

第440章 天宫一粒尘,压塌人间山


第440章  天宫一粒尘,压塌人间山

从刘荣提出,对汉家现有的公、卿体系进行改制时起,朝堂内外,便始终被一股莫名的不安所充斥。

尤其是在刘荣明确表示内史、少府——这两个九卿当中的代表性部门,至少要分别拆分成两到三部分时,朝堂内外凡九卿有司属衙,都可谓惶惶不可终日。

连少府、内史都要挨刀子!

更何况是我们?

但今日,当‘闸刀’彻底落下,公、卿级别的改制方案正式拍板,满朝公卿大臣,却都是莫名长松了口气,只觉一阵久违的轻松。

没办法;

——最令人恐惧的,从来不是已经砍在身上的刀。

而是悬于半空,精确瞄准脖颈,必然会落下,却迟迟不曾落下、不知何时落下的刀。

极致的恐惧源于未知,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这段时间,九卿有事属衙,上到中二千石的九卿本人,下到四百石、二百石,乃至百石级别的基层官员,都因为这未知的恐惧而晃晃不可众人。

每一个人都在担心;

担心自己的属衙被拆解,更或直接被取缔。

而自己,要么跟着被拆解的部门,被划入某个相对更差的部门;

要么随着部门被取缔,便自然而然遭到遣散。

最乐观的情况,也不过就是眼下,原属于典客属衙的官员们的遭遇。

——本来在九卿属衙干得好好的;

虽然是典客这么个没存在感的九卿,但再怎么说,那也是九卿啊!

在朝为官,又是九卿部门直属,相亲都能平白多三分底气!

现在好了。

典客不再是九卿了。

原本属于典客属衙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再是刘荣口中的‘九卿有司’官员,而是某个非九卿独立部门的官员了。

最可怕的是:九卿部门和非九卿部门,是有许多方面的区别、不同的。

最典型的——典客卿本人,从原先的九卿、中二千石,降为了非九卿、真二千石;

一把手都‘贬官’一级了,那底下的人呢?

原本独属于九卿、中二千石的超高配副手:两名秩千石的典客丞,自然得降为比千石不说,还得从两个变成一个。

这主官都真二千石、副官都比千石了~

再往下,又怎么可能出现第三个比千石及以上级别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属衙降格,并被踢出九卿之列后,典客属衙未来只会有一个真二千石的典客卿、一个比千石的典客丞;

再往下,就是六百石、四百石乃至百石,按照金字塔结构依次往下排。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此番改制,便是典客原有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在底部被削掉了厚厚一层!

最顶部的中二千石,变真二千石了;

次一级的两个千石,变成了一个比千石;

比千石的变六百石,六百石的变四百石,四百石的变百石……

几可谓是人人降级降职,乃至于顺势被‘优化’淘汰。

最要命的是:未来不再是九卿之后,典客属衙,可没原先那么多萝卜坑了!

公孙昆邪原本是中二千石的九卿,未来只能是真二千石的朝臣;

至于公孙昆邪原先的两个副手,运气好一点的那个,是从千石降到比千石,仍为典客丞。

运气差点的那个,则是直接就要降到六百石级别……

再往下——原本比千石级别的十几号人,外加那个运气不好的原典客丞,跌入六百石一级;

但不好意思,典客不再是九卿了。

所以六百石级别的位置,也要从原先的几十个,缩编到十个以内。

所以,原来就是六百石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保住级别——通通降去四百石级别;

至于这十几个从千石、比千石级别降下来的,都还得有几个人,连六百石都混不上。

再往下,问题就开始变得严重了。

——那个倒霉的典客臣,从千石直降六百石,总算是没继续往下降;

但那十几个从比千石掉下来的,可还有几个人连六百石都没混上,继续往下跌到了四百石一级。

而四百石一级,原先上百乃至数百个位置,如今却只能留三五十个;

其中几个位置,还要被从比千石掉下来的那几个人给占掉。

可六百石级别掉下来的,仍旧不止三五十号人!

于是,继续‘滑档’。

四百石的位置,全都被原比千石、六百石的‘滑档’官员占据,甚至仍旧剩下十来个人继续往下‘滑档’;

而原先的四百石,无一例外,跌落百石级别……

最惨的,无疑便是原本就属于典客最底层、最基层的,秩禄百石级别的官员。

——泰山压顶压下来,层层降级,原本的小领导都降到基层;

原本的基层官员降无可降,退无可退,自然就只能被彻底挤出去。

有点门路的,或许还能降级调动其他部门;

没门路的,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所以,过去这段时间,九卿有司属衙的官员才会如此不安、如此忐忑。

因为此刻在宣室殿,参加这场朝议的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此番改制,有关典客的内容不过一句‘不复为九卿,降真二千石’;

但这十个字,却让典客属衙至少三分之二的萝卜坑被填,余下三分之一也人人降级——大部分降一级,小部分降两级。

极端情况下,未必没有连降三级的情况发生。

连降三级,什么概念?

比千石降到百石!

百石!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如果想知道献血一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在搜索引擎输入:失血一瓶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

要想知道比千石降到百石是什么概念,最直观的方式,是了解百石升到比千石有多难。

那么,百石级别的官员,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呢?

说到百石,就不得不提如今汉室,自秦沿用的官僚体制当中,沿用相对完整的基层官吏体系。

在后世,人们经常从有关秦汉的文献中,发现‘无秩小吏’这个词。

而这‘无秩’的意思,便指百石以下,不包括百石的、没有正式秩禄级别的吏。

达到一百石,就是‘有秩’——百石就是你的‘秩’;

有‘秩’,就等于有编制、有身份,有固定俸禄。

最重要的是:有官印,有官身。

反之,级别达不到百石的‘无秩’,便是没有编制、没有官身,也没有固定俸禄的‘吏’。

总结而言便是:百石,是‘官’和‘吏’的分水岭。

达到百石,那你就是官——芝麻官也是官。

达不到百石,那你就是吏,想啥时候开除你就啥时候开除你;

回头出点啥事儿,推出去顶包的临时工,说的就是你这个‘无秩小吏’。

这样的无秩小吏,在如今汉室地方基层数量极大。

如郡、县属衙中的后勤人员,即马夫、伙夫、门房等,便都是无秩;

再比如编制外,并不由官府发放俸禄的义务岗、志愿岗——如乡三老、里正等,也属于无秩。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算是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基层组成架构。

而在这郡-县-乡-亭-里五级行政划分当中,最低一级的‘里’,便不存在百石及以上的有秩官员。

第二级的亭,倒是有那么几个。

——比如亭长,就是百石级别的守门员;

第三级的乡,百石有秩多一些——收税的游缴啊,乡啬夫啊之类,都是百石。

到了第四级的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绝大多数地方县级部门,其人员构成,有九成以上都是百石级别的基层官员。

比如巡街的衙役,抓贼的缉盗;

比如记录的文吏、守备的县兵。

乃至于某些管理岗位——如狱篆、吏曹等,也有可能是百石级别。

之所以是可能,而非必定,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县,也分大小。

就好比后世,地级市和县级市,行政级别、规格大相径庭。

这个时代的大县和小县,规格也同样是大有不同。

——如今汉室,大县,即人口超过一万户的县,其主官为:县令;

秩禄千石。

小县,即人口低于一万户的县,其主官为:县长;

秩禄根据户、口数量及占地面积,为四百石或六百石。

很显然,由千石级别县令掌控的大县,狱篆、吏曹这样的部门负责人,都能达到四百,甚至六百石级别。

但在那些主官都不能称县令,而只能称县长的小县——尤其是由四百石级别县长掌控的小县,连县长本人都才四百石,低下恐怕根本就找不出第二个高于百石级别的官员了。

从以上种种就不难发现:百石,就是汉室从‘吏’到‘官’的分水岭。

敲开那扇名为‘官场’的门,抬脚迈进去,你就是百石级别的小虾米了。

至于门外?

那不叫官场。

如果你乐意,你可以管他叫‘吏场’。

也可以称之为:人间……

换而言之,百石,就是一名官员在起步阶段的初始级别。

类似于后世才刚上岸,刚上班的公务员,起步就是科员。

那么,比百石高出三级的比千石,又是个什么级别?

举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不难理解了。

——在如今汉室的最高规格部门:丞相府,一把手丞相,秩万石;

二把手丞相司直,秩千石;

三把手丞相长史,比千石!

丞相长史是个什么官儿?

简单点说,就是所有送到丞相府的政务,丞相本人都只处理那些最重要的部分。

剩下的鸡零狗碎,都是丞相长史负责去处理。

另外,丞相亲自解决的重大事件,也只是丞相决定怎么搞;

具体动手去搞、去办的人,也同样是丞相长史。

再举个例子。

过去的巨无霸,真正意义上的九卿之首:少府。

一把手少府卿,中二千石;

二把手少府丞,比千石!

少府二把手,负责和身为九卿——尤其还是少府这种超高配九卿对接工作的副官,也不过比千石!

明白这些,再回过头来看最初的问题,一切就都简单多了。

原问题:从百石升到比千石有多难?

翻译后:从地方县衙的基层文员、衙役,升到长安九卿部门的二把手,或三公属衙的三把手有多难?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如今汉室,百石官员没有五万也有三万。

但终生都无法再进一步,升到四百石级别的,占了起码七成。

四百石级别的不过万余,能进一步提拔到六百石的,不足四成……

六百石有四千多人,能上比千石的至多一千;

比千石能上千石的倒是能有大几百;

但千石能上比二千石的,却绝不超过二百人……

就怎么一次次、反反复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甚至还要再外加一项熬资历,才有极其渺茫的可能杀出重围,平步青云。

最最重要的是:如今汉室,或许真的有上千个比千石级别的职位。

但别忘了;

典客属衙的比千石,可是在京九卿部门的比千石!

如此特殊的比千石,如今汉室连三公带九卿,外加整座长安城里里外外——掰着指头算下来,绝不超过五十个。

几万人,甚至是大几万人的官僚队伍里,好不容易爬上来,争取到最好的五十个比千石位置之一;

结果一夜之间,典客不再是九卿了。

你非但不再是九卿部门官员了,甚至都不再是比千石了;

能降到六百石算你运气好,降到四百石算你没倒霉透顶。

因为真正倒霉的人,已经一夜回到解放前,降到百石级别了……

可笑吗?

百石-四百石-六百石-比千石,一级一级爬上来,每一级都是至少五六年的兢兢业业;

连续二十年努力工作,外加运气爆棚——刚好有位置出缺,而且是连续三次出缺,都由你这个幸运儿顶了上去!

结果朝堂一句改制,你直接一辈子白干……

典客属衙,真的很惨。

但好在,只有典客属衙惨。

其他属衙都还行。

少府还是少府;

内史虽然已经没了,但减配拆分出来的大农,也依旧是九卿部门,依旧能把原内史属员原封不动的照搬过去。

卫尉虽不再是九卿,却并非降格,而是被划入了单独的军政体系,仍旧是中二千石的级别待遇和规格。

可以说,每一个人——除典客属衙上上下下,其余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一日长松了一口气。

而接下来,则是一场狂欢。

——新三公九卿部门,定下来了。

但新部门的负责人……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2400/6737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