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209章 危局

第209章 危局


郭勋下狱。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所谓勾结白莲教,也极有可能是他人栽赃陷害。

    毕竟人家一个正儿八经的世袭侯爷,放着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不过,吃饱了撑的才会去勾结那李福达意图谋反,此事压根就经不起推敲。

    刚开始,汤昊还以为,朱厚照这是扛不住来自于文臣缙绅的压力,所以不得不将郭勋暂时解职下狱,等到风浪平息之后,再将郭勋给放出来,小惩大诫即是如此!

    然而,第二个坏消息,却是直接一拳打在了汤昊命门上面!

    为什么?

    因为兵权!

    只要这海外贸易开始做起来了,那钱粮利益就会滚滚而来,单凭这些足够他汤昊和小皇帝练兵所需了,到了那个时候,小皇帝才算是真正握住了兵权!

    毕竟,汤昊确实执掌了京军战兵,可问题在于养兵练兵这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还不是一个小数目!

    许进这场丁忧,将会持续三年,彻底打乱了汤昊的所有布局和谋划。

    天官马文升也被晒得昏死了过去,好在抢救了回来。

    自那以后,刘瑾彻底成了沟通文臣缙绅与小皇帝之间的桥梁,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刘瑾个人权势暴涨,一跃成为了超越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的内廷第一大珰,甚至因为陈宽面圣的时候提了一下张永之事,这位“内相”竟然遭到小皇帝的严厉斥责,不得不黯然离去。

    然而,问题恰恰就出现在小皇帝身上!

    不知因何缘故,小皇帝旧态萌发,竟然直接罢免经筵日讲,甚至都不再参加廷议,一应事务也全部都交给刘瑾负责,文臣缙绅甚至连小皇帝的面儿都见不到,更别提什么劝导皇帝陛下进学修德了!

    此后,刘瑾气焰愈发嚣张,充分发挥了恶犬疯狗本色,疯狂撕咬外朝廷臣。

    汤昊之所以敢率军出海打通航路,就是因为京军战兵掌控在他手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开始盛行,“百善孝为先”的儒家古训被定为社会规范。

    仅仅依靠搜刮贪官污吏的那些家财赃款,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而国库钱粮,则是掌控在文臣缙绅手中!

    想要京军战兵脱离文臣缙绅的掌控,汤昊就必须寻找其他的生财之道,完全可以掌控在小皇帝手中的一条财路。

    左一刀不敢迟疑,立刻复述了一遍事情经过。

    他们所有的弹劾奏章,全都石沉大海,无一例外。

    可惜的是,这种方式,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小皇帝起初也是不以为然,懒得跟那些勾心斗角的跳梁小丑理会,将这些攻讦弹劾奏章全都留中不发。

    因此这三位元老重臣,甚至连小皇帝的面儿都没见到,哪怕他们在乾清宫门口跪了整整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哪怕天官马文升当场昏死了过去,朱厚照却是始终都没有露面!

    “侯爷,我们……”

    这是自土木以后,文臣缙绅把持朝政立下的规矩,强行让文臣缙绅把手伸进了京军里面,不说控制兵权,但也可以分一杯羹,预防武夫勋贵做出什么反弹举动!

    而杨一清本人同样精通武略,再加上拥有战功在身,他若是铁了心地听命于那李东阳,跟汤昊对着干的话,那完全可以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强行提督东官厅大营,到了那个时候,汤昊将会受制于这位文武奇才,不管是出兵也好还是练兵也罢,总言而之京军战兵将不会再在他控制之中!

    原来自从汤昊率军离京之后,乾清宫御前太监刘瑾便开始了兴风作浪,不知使了些什么手段,竟然让小皇帝将张永给贬出了乾清宫,而他刘瑾则是自己接替了张永,成了乾清宫总管太监,重新获得了权势。

    汤昊要亲口问一问刘健,因为此刻刘健还没有离京,自从致仕之后就一直待在京师,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汤昊就已经坐不住了。

    然而,接下来的这个坏消息,却是直接让汤昊出奇暴怒!

    内阁首辅刘健和东阁大学士谢迁致仕,内阁首辅直接就变成了李东阳这头老狐狸!

    若说先前那两个坏消息,确实只是坏消息的话,那么这个消息,就是致命一击了!

    汤昊听完这一切,面容平静如水。

    然后,每日廷议,就变成了刘瑾代表皇帝出席,严格监视文臣缙绅的所有动作。

    因此在这个时候,通过君臣商议,万历皇帝就下诏夺情,而张居正也没有回乡丁忧守丧三年,得以继续推行改革,使得大明王朝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张居正本人也被誉为“救时宰相”。

    而这,恰恰就成了阉党向文臣缙绅发难的借口!

    而左一刀口中的这场“御道遗书案”,就更是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了。

    左一刀策马上前,低声道:“侯爷,打探清楚了,元辅大人致仕,是发生了一件性质恶劣的大案,称“御道遗书案”!”

    所以,他若在此时回家丁忧,那么这次改革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先前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都会瞬间白费!

    一般来说,官员丁忧回家会保留官职,而且俸禄照旧,期满后还要官复原职。

    全都被狗给吃了吗?

    这也就意味着,汤昊留在朱厚照的棋子张永,彻底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然而问题在于,这一次错在这些贪官污吏,而不是小皇帝。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左一刀早就明白了,自家侯爷越是愤怒到了极点,就越是平静越是镇定,这是暴怒的征兆!

    在这种惊变之下,内阁首辅刘健、吏部尚书马文升和都察院总宪张敷华三人曾多次联袂前去求见皇帝陛下,却都被刘瑾给硬生生地挡了回来,就算有一次他们见到了皇帝陛下,后者也是呵欠连天,根本就不管他们说什么,还没坐下片刻就不耐烦地走了。

    所谓“丁忧”,就是指在职官员的父母过世后,必须停止一切工作,回到家乡为过世亲人守孝二十七個月,也有三年、二十个月等制度,各朝代和时期不一。

    究竟发生了什么?

    才会让刘健如此愤怒和失望,以致于愤然选择致仕呢?

    这个答案,其他人说,都是枉然。

    与丁忧相对的制度,叫做“夺情”。

    比如,效仿当年那位永乐皇帝,掌控海外商路,利用海贸利润养兵练兵,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中兴之策。

    新任兵部尚书,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是杨一清。

    杨一清,这个人,汤昊有所耳闻。

    但是,他这青云直上的大好仕途,依靠的却是刘大夏,依靠的却是李东阳,依靠的却是湖广乡党!

    弘治十五年,因刘大夏一再举荐,杨一清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

    内阁首辅刘健再次联合吏部尚书马文升和都察院总宪张敷华求见天子,希望小皇帝能够网开一面,放这数百名官员一条活路。

    而后正德元年,蒙古小王子听闻大明王朝换了皇帝,想要试试这个小皇帝的成色,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

    比如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官居内阁首辅(即宰相或国务院总理),当由他主导的变法改革运动处于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却忽然过世了。

    御道遗书案?

    “详细说说,怎么回事?”

    只是经此一事,他也无法再治事理政了,吏部事务全部交给了王鏊。

    士绅缙绅本就贪婪无度,而这些皇庄所侵占的田地,无疑都是地方上面的良田沃土,士绅缙绅哪里会眼睁睁地错过,动用各种手段将这些“无主田地”直接就给侵占了。

    汤昊语气平淡地吩咐道,然后带着亲兵直奔刘健府邸。

    大明以礼法治天下,规定“丁忧”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宣扬孝道,而宣扬孝道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官员的忠君思想,也就是维护统治者自身的统治地位。

    他很难理解,朱厚照为什么会同意杨一清这个人选!

    就算许进要致仕丁忧,朝野上下也不是没有其他人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个杨一清呢?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丁忧制度就成了各朝代一致奉行的铁律。

    云南安宁人,成化八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南京太常寺卿、陕西巡抚、三边总制等职,确实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那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朔朝,小皇帝按时露面,然后匆匆离去,群臣面面相觑,觉得失望透顶。

    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朝廷自无不可,此后杨一清以右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堪称第一封疆大吏。

    然而汤昊横空出世,因为立场问题,选择站在小皇帝这边,共同出谋划策保下了包括刘瑾在内的八虎阉人,最后结果就是一应皇庄全部废置,所侵占的田地全部交由户部归还百姓。

    一个人居家恪守孝道,步入社会才能遵守诚信,为臣为官才能忠贞不二。

    小皇帝罢免经筵日讲,甚至都不参加廷议,反而派遣刘瑾这个阉人前来与群臣议事,自然引起了一众廷臣的强烈不满,于是乎诛宦一事再次旧事重提,文臣缙绅与刘瑾等八虎阉人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

    然而,问题在于,连三巨头都见不到小皇帝,更别提什么诛阉诛宦了!

    毕竟,汤昊离京的时候,刘健还曾信誓旦旦的说过,他会尽力辅佐皇帝陛下稳定朝政大局,待得三年之后,朱厚照年满十八岁,可以亲政治理国政了,刘健就会将朝政大权交换于他!

    结果现在好了,刘健却突然致仕了!

    这带给汤昊的震撼,完全不输于他当初得知那小屁孩就是朱厚照!

    所谓夺情,就是让本该丁忧的官员放弃丁忧,继续工作,或者将丁忧的日期减短、延后等。

    刘健怎么可能会致仕?

    这个兢兢业业为大明操持国政一辈子的循吏,怎么可能会突然致仕?

    但凡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绝对接受不了,他刘健会就此致仕!

    旋即散朝之后,甲士在御道上面发现了一封不知道何人留下的奏疏,上面并没有署名,然而上面的内容却是毫无疑问全盘抨击刘瑾等八虎阉人,甚至还附带上了小皇帝,指责朱厚照听信阉人谗言,致使阉党祸国乱政!

    刘瑾和小皇帝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刻将所有上朝官员全部拦下,任由他们顶着烈日暴晒也要逐一进行盘问,哪怕是天官马文升这种八十岁的人瑞也不意外,险些直接被当场晒死!

    那一天正值酷暑,小皇帝没有露面,刘瑾故意让这些官员站在广场面前暴晒,长达两个时辰,即便内阁首辅刘健苦苦哀求都丝毫没有用处,最后三名年迈老臣因因暴晒中暑,送往太医院不治而亡。

    但是,现在京军战兵,等同于是没了。

    因此,杨一清摇身一变成了兵部尚书,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

    “你直接回去缴旨,战兵回东官厅大营,其他的不用你管。”

    因为兵部尚书换人了,许进丁忧致仕归乡,来得猝不及防。

    历代朝廷为了强化和加深儒化教育,将很多儒家思想倡导的行为写入法典,使之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丁忧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朝野震动,上下不安,人心惶惶。

    古人认为“忠孝”不分离,一个人必须首先是个孝子,才有可能忠君爱国,如果他连双亲都不愿意奉养,是个不孝的畜生,你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呢?

    因为兵部尚书节制天下兵马,他同样可以节制京军战兵!

    到了这一步,汤昊率领五千战兵辛苦打通的航路,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因为杨一清绝不会再给他统兵离京的机会!

    而外朝这些受苦受难的官员,那三个因为暴晒致死的官员,那位年过八旬被暴晒到昏死的天官大人,没有任何人在意。

    原本刘健对于这些弹劾攻讦全都置之不理,甚至他刘健身为内阁首辅,都没有滥用过手中权力,而是将这些弹劾攻讦自己的奏章,全部如数上呈司礼监,交由皇帝陛下处置。

    眺望着这座巍峨帝都,汤昊面容愈发冷峻。

    为什么说这一拳很是致命呢?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夺情,成了张居正死后被攻讦的把柄和借口,“违反祖制”(即没有回家丁忧)就是给他其中的一项罪状,尽管夺情的诏令是当时万历皇帝本人亲自下的,但是这位老朱家的帝王却是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一点。

    但是,不管怎么说,杨一清都是不折不扣的湖广乡党中人,就算他再出色再有能力,他也是受刘大夏和李东阳提携而上位的,这份恩情他得要偿还!

    随着小皇帝一声令下,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倾巢出动,连夜破门抄家,抓捕的官吏多达数百人,全部都被投入了锦衣卫诏狱之中。

    事实上,因为刘宇一事,刘健饱受朝野质疑,紧接着就出现了攻讦现象。

    当初因为朱厚照听信刘瑾等阉人的谗言,为了敛财捞银子广置皇庄,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文臣缙绅义愤填膺,以户部尚书韩文为首的诸多廷臣开始了第一次诛阉行动。

    最后,那数百名官员全部被流放充军,其中不少人更是惨死在诏狱之中,徒留下一副尸骨!

    此案过后,刘瑾成功树立起了自己的淫威,睥睨群臣,权势滔天!

    嫉恶如仇的谢迁,同样选择了请辞,不愿再见到阉党秉政祸乱朝纲!

    内阁里面就四位内阁,随着刘健和谢迁接连致仕,先前一直蛰伏不出的李东阳,直接凭借文臣缙绅的举荐,加上自身资历问题,压过了杨廷和一头,继任了内阁首辅一职!

    然而最可笑的是,等到刘健和谢迁致仕之后,刘瑾给出的调查结果却是,这是内廷宦官所为,与外朝官员毫无干系!

    至此,借助一封来历不明的奏章,刘瑾又顺势将矛头对准了内廷,准确来说则是对准了司礼监,对准了内廷第一大珰陈宽!

    也正因为此事,刘健对朱厚照彻底失望透顶,提前递交了辞呈,然后挂印而去。

    连续几日的星夜疾驰,一行人总算是抵达了京城。

    而他撕咬的主要目标,赫然就是内阁首辅刘健!

    当然,被夺情的官员一般都是位高权重,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朱厚照的脑子去哪里了?

    丁忧制度的根源,来自儒家思想。

    反倒是刘瑾抓住机会,其实本是陈宽留下制衡文臣缙绅的一道后手,那就是昔日的皇庄问题。

    历朝历代,任何变法革新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反弹,守旧派与维新派的厮杀斗争一直存在,张居正主导的变法也不例外。

    毕竟丁忧制度绝非儿戏,而是铁一般的默契规则,没有特殊情况,皇帝绝不可以提出夺情,即使夺情,如果官员不同意,也有权利拒绝。

    元辅大人哪怕请辞致仕,也一直没有归乡,而是滞留京师。

    很明显,刘健这是在等他汤昊回京!

    眼下大明王朝的这个危局,也唯有汤昊一人可解了!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3256/6762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