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雇佣工人宣言
推荐阅读: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重生之资本传奇 炮火弧线 小轩窗,玉珠忙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话起源于前宋,当时是苏州人自吹:
把苏州和首都临安相提并论,甚至排在前面。
但是到了大明,这却变成事实:
苏州的繁华不但能和杭州相比,甚至超过了杭州,每年上缴的赋税,高达杭州九倍。
寻常人提到江南,必然包括苏州、松江二府。
若说江南四府,则通常是指苏松嘉湖四府,或者说江南巡抚管辖的、应天府之外的苏松常镇四府。
江南五府通常是指缴纳白粮的苏松常嘉湖五府。有时会用杭州取代常州,并称苏松杭嘉湖。
再扩大范围的话,无论是江南六府还是七府,或者八府、九府、十府……都必然会带上苏松。而且苏州一定是最前,排在江南首位。
可以说,苏州就是大明最繁华的城市,整个江南的中心。
这里的繁华富庶,一直为人称道。风景人文也令人向往,被看做天堂一般——
仇英《苏州清明上河图》被皇帝安排在京城展出,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每个看过画的人,都认为苏州不愧有“人间天堂”称谓。
刘理顺在京城参观过这幅画,对苏州印象很好。这次南下主持乡试时,特意经过苏州。
但是他坐船来到苏州后,却发现这个天堂臭烘烘的,一时大失所望:
“烂泥、屎溺……”
“苏州怎么会这么脏?连码头都是这样?”
“涿鹿区的车站,远比这要干净!”
整个涿鹿区在经过他两年的治理后,城内路面基本完成了硬化,甚至连乡村公路,都开始修了起来。
但是苏州这边,无论城内还是城外都大多是泥土路。只有一些巷子,被铺上石板而已。
再加上这边下雨比较多,每到雨后路面就变得泥泞。刘理顺穿着布鞋下了船后,一时竟不知道如何落脚——
习惯了京城和涿鹿区路面的他,对这种泥泞的道路,当真有些不适。
更别说泥泞中还有人和动物的粪便,让人看到就觉得恶心。
“老爷,换皮靴吧!”
“还是去叫个人力车?”
他的随从说道。
刘理顺摇了摇头,说道:
“大热的天,穿皮靴不把脚闷坏了。”
“再说这样的道路,苏州能有人力车吗?”
指着崎岖不平还多有台阶的石板路,刘理顺觉得人力车夫在这样的路上拉车,估计能被累死。乘客的体验也会很差,会被颠簸得连饭都要吐出来。
这让他心里大为失望,感觉“人间天堂”名头虽响,但是苏州却当不起。
甚至他心里还泛起疑惑:
就这样的情况,苏州“人间天堂”的名头是怎么传出去的?
难道是苏州的文人,一直在自吹自擂?
——
旁边,他的随从见自家老爷不愿换靴子,又确实没见到人力车,说道:
“那老爷要怎么出去?”
“要不要小的先去驿站,让人安排马车?”
刘理顺否决了他的提议:
“我若去驿站,岂不会让全苏州都知道?”
“还是就这样转转,过两日咱们就去南京。”
作为江南乡试的总主考官,如果被人知道他在这里,估计全苏州的士子,都会蜂拥而来。
刘理顺不愿在考试前见到这些人,所以否决了随从的提议。
最终,两人在观察当地人的穿着后、买了两双桐油靴子,才解决了出行问题。
在买靴子的时候,两人又感觉到不便:
京城那边早已普及银币和辅币券,只需要一个钱包,就能把日常用的零钱装起来,买到大部分东西。
但是在苏州,银币虽然称不上罕见,却并不算流行。而且这边的小额银币很少,更见不到辅币券——
苏州的商家对辅币券根本不收,以至于刘理顺只能拿出银币,再让商家找零钱。
看着商家剪出的碎银子、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铜钱,刘理顺掂量之后哑然失笑,对涿鹿区的变化,认识更深刻起来: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身在涿鹿区不觉得,如今到了外面,才察觉涿鹿区变化之大。”
“以前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都不习惯了!”
放在以前,家境贫寒的刘理顺,能对商家找零的碎银子看了又看,仔细揣摩它的重量、还有成色等等。
对铜钱更是要仔细数数是不是短陌,再看看是不是劣钱。
但在涿鹿区习惯和银币、辅币券打交道后,他这两个本领,却是迅速退化。以至于看着碎银子和铜钱,都险些忘记了这两点。
想着苏州人现在还在用碎银子交易,再想着涿鹿区平坦的道路、车水马龙的街市,刘理顺终于确定:
苏州的城建水平和兴旺程度,已经比不上涿鹿区。
只要涿鹿区保持现在的势头,未来定然能赶上苏州的一个县,甚至完成超越。
这让他心里充满了自信,坚信自己治政措施是对的。
同时对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变得更有信心:
“连苏州都是这个样子,松江就更不用说了。”
“江南这边的城市治理已经落后,确实要设个试点作为标杆。”
“先找江南巡抚说一下,让曹巡抚划出个地方来。”
南方议会试点、或者说县改区的标杆,原本定的是滁州、和州。
但是这两州的选举,出现重大问题:各种社团、宗族在其中上下其手,很多人对选出的结果不认同。
鉴于这种情况,史可法提议选举暂停。等他治政三年,完成对两地的教化后再说。
也因为此,南方议会试点需要另选。
在刘理顺指出议会存在的问题后,皇帝抓了他的差。命他在苏松建立新区,按自己的想法筹建议会。
等到江南乡试结束后,刘理顺就会加衔巡察侍御史,负责巡按江南、主持新区建设。
原本他对自己是否能做好有些忐忑,如今在见到苏州就是这个样子后,顿时自信起来:
他相信,自己在涿鹿区基础上建设的新区一定会更好,让天下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堂所在。
——
苏州雨水很多,不一会儿又下起雨来。
刘理顺撑着一把油纸伞,信步走在街巷上,看着雨水中慌乱的行人和商贩,不自觉地又摇起头来。
涿鹿区的雨水没有苏州这边多,都在路旁设立了很多公厕和草棚,甚至有口袋公园供行人休憩。
苏州如此多雨,却很少看到这些,或者说根本没有影子。
这里相比涿鹿区来说,公共设施实在太少了。
就连道路都不够规范,没有规定靠右走、也没有区分车辆和行人。
以至于出现车马抢路,交通就会堵塞。
可以说,在刘理顺眼中看来,繁华甲于天下的苏州,有着很多缺点。
如果不做改变,不出十年就会被涿鹿区等新城超越。
这让他更加感受到新旧城市的差别,对推行城区三署的皇帝,更加佩服起来:
“以往我还觉得城区三署官员有点多,供养他们增加民众负担。”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必要的,没有那些官员治理,岂不要像苏州一样杂乱?”
“还有这苏州卫生也实在太差了,怎么有这么多污水?”
正在走着,刘理顺不小心踩到一个水坑,溅了一身污水。
这个污水坑也不知存在多久了,里面混杂了不知什么东西,溅起后散发的气味,让刘理顺险些吐出来。
他的随从急忙过来擦拭,又劝道:
“老爷,还是先找家客栈吧!”
“咱们换换衣服避避雨。”
扶着刘理顺走进一家客栈,开了一间上房。
刘理顺在见到掌柜只是简单问了姓名和籍贯后,又是一阵摇头。觉得苏州的治理水平相比涿鹿区差得太远了——
这座旧制度下最繁华的城市,相比用新制度改造的城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看到客栈中的防火设施也只是做个样子后,他更是感觉到其中的差距。
指着院里的水缸,刘理顺道:
“店家,这缸里的水是防火的吧?”
“平时一定要装满,否则出了事就是大问题。”
掌柜看了看缸里的水,却是无动于衷,反而还叹气道:
“别说这缸里的水了,厨房里能有水吃就不错了。”
“刘老爷你是外地来的,不知道苏州现在闹罢工啊!”
“我店里的伙计,还有做饭的厨子,现在都被那个姓张的鼓动,加入什么雇工协会了。”
“说是不答应他们的条件,那就不会复工。”
“现在店里什么事情,都要我家里的人自己做……”
说着连连叹气,对那个雇工协会大骂不止。还诅咒姓张的秀才生孩子没屁眼,无缘无故来坑他们。
刘理顺听他骂了很久,又插嘴询问了一些话,这才知道苏州这么脏乱的原因,是张溥组织了罢工:
如今苏州的奴婢、伙计,还有粪夫、脚夫、力工,甚至篦头匠、修脚匠、补锅匠、泥瓦匠……都被张溥组织着,加入了雇工协会。
张溥还起草了一份雇佣工人宣言,要求所有雇主必须遵守,否则就不会复工。
所以苏州城的污水烂泥,自然是没人清理了。甚至有些店铺已经关门,无法经营下去。
这个掌柜就说,他这些日子实在太累了。如果接下来伙计还不复工,他的客栈就不会接纳新顾客。
然后又开始骂张溥,怪他扰乱了苏州。
刘理顺听得皱眉,问掌柜道:
“店家,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这样也不是办法啊!”
“那个雇工协会提了什么条件,为何您不答应下来?”
掌柜拿出一张报纸,指着头版说道:
“看,就是这个。”
“你说这上面的条件,我们能答应吗?”
刘理顺接过报纸,发现是没听说过的《苏报》。从名字看应该是苏州本地报纸,不知什么时候创办的。
然后他就看到了报纸上写着的“第一期”,以及头版署名“雇工协会”的《雇佣工人宣言》:
“雇工协会是依大明礼法成立的、维护雇工合法权益的社团,为全体雇佣工人的利益而斗争。”
“我们认为:所有雇工都是工人,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之一。雇工是公民的一分子,享有大明礼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我们所有雇工坚信:未来的大同之世,雇工和雇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只有职业之分,而无地位差别。”
“我们要求:所有雇主都应尊重雇工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
“对雇主克扣酬劳、侵犯雇工的生命和健康、践踏人格尊严等行为,我们有权罢工,拒绝为其工作。”
然后就是罢工的指示:为了给全体雇工争取合法权益,所有加入雇工协会的人员,从八月十日开始罢工。否则就会被雇工协会除名,开除协会会籍。
刘理顺看着这些,又看着张溥提出的条件,向掌柜道:
“店家,我看这张秀才提出的条件,也没什么过分啊!”
“您为何不答应了条件,好让伙计复工呢?”
掌柜的“呸”了一声,骂道:
“一群贱坯子,还想和我们平起平坐,说什么没有差别。”
“我看他们就是吃饱了没事干,不知几斤几两了——”
“没有我们养着,看他们能撑几天。”
“大不了我就关门歇业,绝不惯着他们!”
大喊着自己的家人招呼客人,透露出绝不妥协的意味——
显然,有家人可以使唤的他,打算坚持下去。
刘理顺见此摇了摇头,没有和这个掌柜多谈。
但是他看着报纸,对雇工协会这个组织,颇是有些兴趣。
苏州雇工协会在张溥的组织下,成员高达数万人。而且每一天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协会。
如此多的人数,对协会的管理自然有很高要求。尤其是现在加入协会就要罢工,雇工协会还要负责一些人的生计。
刘理顺很想知道,张溥是怎么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的。又是如何让他们听话,加入罢工中来?
心中痒痒的他,恨不得立刻去找张溥问个明白——
两人在京城就有过交流,甚至《明报》还为涿鹿区设过专栏。
只是如今他的身份是江南乡试总主考官,和张溥这个考生不方便见面。
这让他只能按下心思,取出一块令牌吩咐随从道:
“去苏松监督太监衙门,把张溥还有苏州雇工的消息全部要过来。”
“我要好好看看,张天如在苏州都做了什么。”(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3270/670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