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 390.第389章 中枢制衡之术

390.第389章 中枢制衡之术


第389章  中枢制衡之术

    齐国君臣瑟缩的看着五国相继灭亡的下场。

    丞相后胜在经年累月与秦交易的过程中,已经空空然送了大半个齐国出去。

    曾经的齐国乃天下治学之圣地,稷下学宫的学子们无不彰显着纵横四方的气度与胆量。

    七十年以来,齐国内外无战,国民安逸,忘记了孟子“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警世之言。

    然而齐国再想安于现状,它的君臣也颓然间明白现实——齐国孤立无援,齐王田建和后胜想到了投降。

    国难当头,奔走呼号的英雄并不少。

    齐国学宫的士人想起了南方的敌友。在面对秦国这个问题上时往往都有着利益的较量,也很容易就能结成新的联盟。

    他们想起了三晋,还有已经飘然被圈禁在云梦泽的楚王。

    秦国的最后一击,看似轻轻松松,却是极其危险。

    稍不注意,刚刚征服下来的土地便极有可能全面崩盘。

    齐地文化深厚,儒学昌盛,不是一个单靠蛮力征服的地方。

    嬴政和中枢朝臣们皆深知于此:对待齐国,力主劝降。

    许栀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刚刚狼藉劣迹的公主来说,齐国正等着看她下场。

    而她必须要在此期间重塑声名。

    所以她静卧治病的时日,芷兰宫紧闭。无论外面如何天翻地覆。她需要静默,绝不能于此时再有动作。

    她耗费近十年的时间,却证明了一个错误。

    劝说张良助秦,是她异想天开,想让张良爱上她,更是她痴心妄想。

    灭秦十年。

    定国十年。

    秦朝只有十五年。

    时间给不了她再一个十年!

    阿枝挽起帘幕,依旧循着之前的习惯,还是在苦涩汤药旁边放上一盏甘甜的红枣。

    嬴荷华将苦药喝尽,枣子一颗也没动。

    而且她只管喝药,连续好几日都不说话,一个劲儿在竹简上写着什么东西,像是箭头,指向的都是一些奇怪的歪歪扭扭的符号。

    她人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阿枝见状,觉得她应该是被张良伤得体无完肤,生怕她精神出问题。更害怕她睹物思人,忙要将张良做少傅留下来的东西给藏起来。

    “放着。”她说。

    嬴荷华对这些书简笔记视而不见,她既不撤掉扔了,也不抱着感伤。阿枝认识她以来,她从来没有像这样。对于外面的事,她不问不谈,不看不闻,信也不写了。

    她闭口不谈那日途中发生的种种。只是静静的看着这些东西,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日。

    人越正常,就越反常。

    没有人知道她和她父王那日密谈的结果。

    他们之间的谋划,终于在嬴荷华在不说话的第十一日揭露出来。

    “阿枝。准备见客。”

    重门再开。

    阿枝以为大概是李贤或者李斯。

    阿枝知道李贤从前仗着自己武功一流,出入芷兰宫如履平地,但这段时间,嬴荷华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李贤却不曾露面看望。

    可能是因为被嬴政不许闲杂人等出入宫门的命令吓到了?

    或者是认为嬴荷华不再受宠,因此远离?

    阿枝顿觉男人没一个靠得住,且大都是废物。

    ——

    许栀要见的这位客,已经到了前殿。

    “我已病愈。若相国指教,请您不要吝言。”

    她说着,推过去一只泛着光泽的姜黄色盒子。

    盒子里正中放着一轮古蜀蒙山茶饼,金黄色,打开就能嗅到一股馥郁的香气。

    王绾不喜欢钱,也并不贪恋权势。他唯一算得上的习惯,就是饮茶。

    她脸上犹有病容,并不像是她说的那样好。

    五脏六腑都受了伤,能在十日好?不说嬴政,但凡知道一些内情的人看到她都觉得心里难受。

    可嬴荷华非说自己好着,王绾总是臣子,也不能反驳她。

    “公主知道臣所来为何?”王绾问。

    高冠之下,隐约可见他的发不如七年前那样青黑。

    明显看到他的疲态。

    在帝国连续运转、连番对六国出击的动作之下,后勤工作之艰辛乃不能想象的繁重。

    咸阳大本营是所有外扩的保障。

    高压的幕后工作耗费了王绾几乎全部的精力。

    他本比李斯要年长个十来岁,出现了这种明显的力不从心。

    许栀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与历史。

    偶尔跳出来,她就务必清醒。

    蔡泽走的太早,她没能问他如何安置张良的事情。

    如今,在帝国即将统一之前,她拐弯抹角的请来王绾,要请教一些事。

    某些方面,不能问李斯,只有王绾才能知道答案。

    王绾是个洞悉力相当高的人。

    他知道嬴荷华一贯和李斯走得近。

    这些年来她的一言一行大致没有偏离他对法家的认知。

    因为张良的介入,她的眼神有了些细微的改变,这种改变很熟悉——在二十年前,吕不韦的门客,墨柒,也有过这种眼神。

    许栀直言:“丞相洞若观火。当下时局动荡,我真不该逃婚以成恶名,令六国之人找到机会。”

    王绾看着她。

    “不然。”他道,“若如当年秦楚婚盟之定。公主若为楚后,身在楚王室,这于大王来说,或许加棘手。”

    王绾能这样说,那么他就不会只是来责骂她。

    她这才把接下来的话道出。

    “昌平君叛秦牵连着韩国旧部。至此,我想父王大概不再信任芈氏,也不再相信楚国的体系。”

    大概是因为张良的离开,推动了她的思考。

    这不是嬴荷华胡思乱想。

    王绾也有此虑。

    秦国在灭掉楚国之后,看着这个古老的对手的倒下。

    秦国真正开始惊醒——秦国势必要选择一条不同于楚国的道路了。

    关于这条路上树木的栽种,路基石子的选材……

    王绾与嬴政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分歧。

    嬴荷华的问话可能代表着她父王。

    “您应该知道信任全在大王。这件事您来问臣,臣爱莫能助。”

    而许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王绾的态度。

    许栀看着他,“我或许不明白什么是以后。”

    她说不明白,但她的眼睛却让王绾忽视她眼中的那种力量。

    他已年过不惑,都要到知天命的年龄,但他看着嬴荷华,自然而然的道出了这种沧桑。

    她注视着王绾,“但或许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数,丞相也不要忧虑太重了。”

    这种感觉让王绾难以言说。

    只听小公主朝他报以微笑之后,又面露出少年人的哀愁。

    “我没有嫁给芈犹,想来父王不日便要再为我指婚。而在此之前,王兄的大婚才是第一要事。”

    王绾和她说话,几乎不将她当成一般的十七岁少女。

    扶苏……

    “公主实则想知道上将军在灭楚后是否回咸阳?”

    许栀抬眼,在杯盏中注入了清亮的茶水,点了点头,缓缓开口,“您说,被父王指定坐镇寿春的人是李廷尉还是上将军?”

    楚国地大物博,土地广袤。

    这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只能由嬴政最信任的人来担任。

    李斯出于楚国上蔡,秦国的重臣,对于安抚楚地、通达嬴政的意愿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而王翦更是毋庸置疑的重量人物。武功威慑之下,楚地莫敢有反。

    然而。楚地要安定,少说也要五年。谁去了寿春,也就意味着谁将暂时远离咸阳的政治中心!

    一次道路的选择。嬴政要将这个选择头一次公之于众,莫过于通过此事!

    嬴政的长公子的婚事在灭楚之前已经定下,这不算个哑谜。

    王绾试探道:“至于谁在寿春,想来大王心有定数。以臣之见,上将军得大王倚重。然而上将军熟掌军务,其担忧自身政才之备,该会力荐李廷尉。”

    “至于公主的婚事。”

    王绾久在咸阳,因而道听途说间得出一个结论。

    他纯粹觉得檄文上写小公主喜欢张良是无稽之谈。

    张良当少傅的时候,她十来岁在芷兰宫就把张良整得够呛,而且她在邯郸的时候还捅了别人一刀。张良与秦有恨,为人端直,不大可能对嬴荷华有好脸色。

    他又在想,李贤该算青梅竹马。可她在龙台宫前丝毫没管人死活。这回和他逃婚之后,她既不想办法和嬴政说想要嫁给李贤,她也没有找李斯寻求帮助。以至于李贤被活生生打了五十杖……又被罚去了蜀郡一带。

    ……

    王绾蓦地想起一句她幼时的话。

    ——御史要是不给我蒙恬,我就跑去雍城找父王。

    王绾转而道:“……难道公主逃婚,是因为意属蒙恬?”

    哪知她声调忽然抬高。

    “相国怎会有如此可怕的想法?!”

    “我之前在陈郢就听淳于太傅说我与楚王天作之合……难道相国也在其中?”

    “乱点鸳鸯谱,也不是您这样说的!上一个这样做的人,是昌平君。”

    嬴荷华小时候就能唬住王绾,长大了,更能把王绾吓得够呛。

    昌平君让魏咎求娶永安,然后就从相国的位置上下去了。

    永安这个性格,普通人绝对招架不住!

    “臣惶恐。”

    只见她毫不减少顽劣的本性,看着王绾满头大汗之后,笑道,“我与相国说笑。”

    王绾沉吟,言归正传,“虽然公主是为秦国所虑。但宗室见公主行迹有失,恐怕不会轻易松口。”

    “臣想公主不必太过忧心,大王不会让公主受到丝毫损害。”

    “父王日以继夜的处理六国之务,已然宵衣旰食。我不能让父王再分心抚定宗室。”许栀续言,“楚国灭国,楚系遭受重创,定然诚惶诚恐。王兄大婚,所娶乃上将军之女,朝臣瞩目间,朝局之中平衡之道,不可因我而乱。”

    她这番话就像当初她决定要去往楚国一样。

    为了秦国,可以舍得出任何东西。

    王绾颔首。

    冬风寒冷,他咳嗽数声,慢慢将视线转到了窗外一枝零落的梅花上。

    这时候的秦国,有时时刻刻抱有无限生机与干劲的人,也有人早早从天下之喧闹,看到了毫厘之间的不可得。

    王绾不算年轻,但也不算年迈。身体每况愈下之际,他忧心忡忡的事情得不到回应,他也无法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他奉献一生,他不希望秦国有结局。

    微风从窗口透过,案上缭绕的水蒸汽被浮动,几乎要遮盖了王绾的面容。

    许栀用手边的竹扇拂散了王绾面前的雾气。

    两人都想力图要把前路看得更清晰一些。

    透亮偏棕的茶水徐徐而入,落下的水注让波纹汩汩起伏。

    她的这些举止曾多是给了李斯和韩非,现在她为王绾斟上了一盏茶。

    “臣见公主之前,已向大王禀明致仕之意。”

    许栀一惊,但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王绾这时候要走,嬴政不会同意。帝国的大方向在灭楚之后,已然清晰,为统一之后的辩论,已经埋下了天平的预兆。

    她说:“相国殚精竭虑,切不可生拂落之意。”

    她垂眸看着檀案上的器具,“碳火与严冰皆会让茶叶失去颜色。”

    王绾微微一愣,“譬如公主给臣手中的这盏茶,初捧热气灼人,不能入口。静置一旁,带余温褪去,才知茶之本味。”

    这样的隐喻,他们都明白。

    王绾续言,“君主之权,要在执中。一脉以惯之,不能旁落。几年间,公主或许已看到了不同……臣以为公主或许会走出有不同的路。”

    王绾超乎寻常的洞察力,这是他在蔡泽身上学到的本事。

    在众人皆在迷雾中行走之时,他隐约触碰到了一点儿权力集团互相倾轧的预兆。

    韩非说得很清楚,对于奉法为国策的秦国来说,这种攻击、倾轧是明显的。

    统一之前,尚是秦国集团与六国贵族之争。譬如当下因故韩张家而生发的争斗。

    那么统一之后,除了嬴姓王族,王族之中只以嬴政为核心,除去王权之外,朝臣之中,大抵不出蒙氏、王氏、李氏三大家族间的博弈。

    蒙武、王翦年迈。晚辈之中王贲、蒙恬极类其父。

    王蒙两家自秦昭王时期就有并肩作战、协作与共的传统。

    李斯却不一样。尉缭、顿弱、姚贾等人不及他所见之规划高屋建瓴。而他是因吕不韦为相之后以外客身份来到秦国,非凡的才华铸就了他的显赫。

    而李贤虽不在中枢,但却是文官集团中佼佼者。

    这些时日益来,他在去蜀郡前的述职之中,王绾只觉在灭国之战中,李贤仿若手握天机。

    ——蜀荐怀清、说楚弃韩、间策郭开,阻项燕自杀。

    李贤总能在节点上起到关键作用。

    也许他是个突破口。

    王绾回想起了蔡泽临终前见他的那一面。

    深寒的天气里面,蔡泽簇着裘皮,一个一个将青铜杯子摆放成列,再把里面的价值连城的酒水倒干净,然后指着它们说——王绾啊。你一定记住,真国士死也无憾矣!

    丞相的位置只有一个。

    王绾不禁感到如果往后帝国出现问题,无外乎在于他和李斯,李家和王,蒙两家之间的觊觎暗斗。

    嬴荷华有一双坚毅聪慧的眼睛,她的注视令他大脑间的茫茫清明了不少,于是他在回到丞相府之前说了两句话。

    芷兰宫的梅花又零零散散开了。

    天阶月明凉如水。

    阿枝不见公主回宫,挑着灯前去梅园。

    夜深人静,朦胧夜色。

    她怀里拥着一捧写过韩字的竹简,只是上面的字迹被剜去,只有光秃秃的黄白色划痕。

    独依青石,沉睡不知梦归处。

    距离嬴荷华在路上出事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散布在外的言论都是在说她败坏的德行,以而降灾。

    楚国亡国是不是因为她逃婚带来的结果?秦国必须给出一个官方的说法。

    王绾给了她一个中肯的答案。

    ——“荀子尚在齐。”

    ——“秦国宗法祖制在先——且虑国朝之中,公主当择公子外卿以嫁。制衡之下,公主握权为重,切勿念惜婚嫁之情。”

    亲爱的读者们,我在火车上更新!!永远爱你们!!


  (https://www.635book.com/dzs/27278/6744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