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风雨大宋 > 第154章 快进快出

第154章 快进快出


  看过了新兵营,赵祯在后苑设宴,与枢密院和三衙官员饮宴游玩,同时商量军政。

  此时四月,天气正暖,后苑里百花盛开,芬芳扑鼻。

  赵祯在凉亭中坐下,道:“自禁军整训以来,每日里不知多少事情,活活闷杀。今日后苑饮宴,不必拘君臣之,诸位尽可以放松些。”

  杜中宵等人一起谢恩。与崇政殿、天章阁等地方比起来,后苑是皇帝的私人空间,比较随便,不像那些地方那么约束。君臣饮酒同乐,玩得兴起,什么样子的都有。

  上了酒来,赵祯举杯道:“今日看新兵营里,士卒精神抖搂,教练得法,着实不错。且饮一杯!”

  众人饮了酒,各自用些蔬果。

  现在枢密院和三衙的官员将领已经配齐。枢密院是杜中宵、田况两位枢密使,张昇、富弼、曾公亮三位副使,赵滋、李复圭、李璋、陈旭四位衙门主管官员。三衙则是由杨文广管军政,李昭亮管动员,余靖则管军法。他们三人有了不能决定的事务,直接请示赵祯,名义上赵祯才是三衙的主管。

  李昭亮是李继隆的儿子,赵祯的长辈,算是典型的将门。由于家世显赫,李昭亮不是从基层一级一级提拔起来的,四岁就做了东头供奉官,历任重要职务。其妻早亡,三个妾插手家事,混乱非常,谁也管不了,在京城中传为笑谈。不过李昭亮为人和善,熟知军中吏事,又善于委任佐僚,现管动员。

  余靖则在平定侬智高一役中立有大功,久任谏官,为人严肃,被赵祯特意改为武职,现管军法。

  饮了一会酒,赵祯对李昭亮道:“阿舅分派官员招兵,今日看了,新人甚是勇竣,最近辛苦。”

  说着,举起酒杯,与李昭亮喝一杯酒。

  李昭亮捧着酒杯喝完,道:“这些新兵都是从京东和京西两路召来,不是来自沿边三路。这两路以前入伍不多,百姓们看着一年薪俸眼热,才招得许多人来。”

  赵祯叹口气:“自党项叛国,打了多年,没有什么名堂,沿边三路的人心散了。禁军在京城里的名声也不好,不是游手好闲,都不肯从军。这几年,除了拣汰旧将士,多从京东、京西和两淮路招人。”

  李昭亮拱手称是,道:“微臣也是这样想的。”

  禁军大量驻扎在沿边三路,军纪着实是一言难尽,在民间的风评不好。京城里面,前面对党项作战时,数次失败,京城里的人也瞧不上禁军。因军服是红色,称之这“赤佬”。杜中宵的河曲路大军,一直驻扎在边路,名声倒好,只是京中的人不熟悉。

  赵祯对杨文广道:“禁军整训,现在看来,除河曲路外,六十万人要换过大半。李太尉去招新人到军中,太尉则要看着练好新兵,两三年后,禁军要换过一种样子才好。”

  杨文广拱手:“臣定用心做事,不负陛下之望!”

  田况道:“两三年后,契丹也该完全消除两帝争立的影响,正是强盛的时候。我们练出强兵,去对最强的契丹,不是易事。”

  富弼道:“正是要用堂堂正正之师,击败最强的契丹,让天下看一看!”

  赵祯笑道:“若是能选,谁不想在契丹最弱的时候,再去打他?可观耶律洪基自登基来,做事甚有章法,不是什么昏君。那没有办法,只好在契丹正强的时候去碰一碰了。此次整训完毕,八十万禁军,众卿以为,与契丹作战如何?”

  杜中宵道:“八十万禁军,足够恢复燕云。不过,契丹田土纵横万里,治下稳固,一时之间想灭掉不易。只要取回燕云十六州,夺取其富庶之地,可以留待后来。”

  赵祯点头:“不错,契丹立国一百五十年,治下地方万里,契甲百万,不可小视。能够恢复燕云已经是了不起的功绩,朕何敢望太多!自安史之乱后,中原再不履北方,百姓两百年间不知中原朝廷,不容易的。纵然八十万禁军,要想败契丹,想要做到还是很难。”

  杨文广道:“要想做到,必须禁军整训过后,不再似从前。以前的禁军,只能小战,一到与大军作战时,往往就会出乱子。契丹是大国,一有失误,极给挽回。”

  君臣一边饮着酒,一边闲聊着最近禁军的整训。后苑里鸟语花香,甚是放松。

  饮了几杯酒,赵祯问杜中宵道:“太尉以为,此次整训,要做的好时,应该如何做?”

  杜中宵想了想才道:“陛下,臣以为,要严格要求,快进快出,切不可蹉跎。臣叫这种练法,为快速迭代。也就是从最底层的将领开始,要多召人进军校,学习过程中多考试。凡是数次不过,迅速安排到其他地方去。因为招的人多,到了最后合格出来的,人数总是够的。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选拔出足够的合格人才。有了足够的基层将领,一切才有可能。”

  田况道:“可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他们不能学会,而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淘汰得快了,总会错失许多人才。于朝廷来说,培养一个将领不容易,岂能够如此做?”

  杜中宵道:“此话不错,有的人就是要较长时间,才能学得好。也有的人,需要特殊机会,才能表现出能力来。可是现在不同,需要短时间整训完成,等不得。那些被误淘汰掉的人,只能是运气不好,没有办法。以后禁军整训完成之后,军中不似现在那么缺人,才可以不如此。”

  杨文广道:“太尉的意思,是如在随州练兵时那样吗?”

  杜中宵道:“与随州还是不同。那时如何编制、如何指挥、如何作战,都要学的人试出来。现在一切教材都有,照章学习就是。凡是军校里的学员,不拘年限,只设等级,以考试定去留。考得过了的,便就升到上一极去,考不过的接着学。如此,才能最快地选出人来。”

  李昭亮听了皱眉:“古人有云,猛将必拔于卒伍,如此快速出来,如何统兵?”

  杜中宵道:“军校出来的,又不是必须统兵。现在的军中,有大量的庶务官,还有大量的参谋、军情等军官。这些人不是统兵官,对于知识的要求又高,军中又紧缺。要想把新军制的职务填起来,没有大量官员加入是不行的。只有这样快速选出人来,填充衙门,后续才不会缺人。毕业之后,优秀军官可以先以低职任高官,把这些专业衙门填满。以后的指军官,再从中选人,逐级历任就是。”


  (https://www.635book.com/dzs/27928/51153888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