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水灾


时间一转,过了半个月,李承乾的腿脚在孙思邈的治疗之下,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只是那跛脚的情况愈发的严重了。

  李承乾步履艰难,近期情绪愈发的暴躁,连杜荷都得安抚好一阵功夫才能将他情绪给抚平。

  “弟弟,你说这神医不会是骗人的吧,为何我这都能下地走路了,可是跛脚却越来越明显了?”

  杜荷擦了擦额头的汗:“太子哥哥,别急啊,不是说了吗?还有半个月才进行下一步治疗。”

  李承乾怒哼:“不急,我怎会不急?我可是大唐的太子,一个跛脚的太子叫个什么事啊?!”

  李承乾的怒气难以平息,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与焦虑。尽管他知道急躁并不能解决问题,但那种无法掌控自己身体的无力感,让他几乎快要崩溃。

  杜荷看着李承乾如此痛苦,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知道太子肩上的压力巨大,他必须坚强,必须支撑起整个大唐的未来。可是,他也是个人,他也有脆弱的时候。

  “太子哥哥,你要相信孙神医,他既然能治好你的腿,就一定能治好你的跛脚。”杜荷轻声安慰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耐心,是信心。你是大唐的太子,你一定可以的,我这还等着你好了咱们去打高句丽呢。”

  说完,杜荷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件,递到了李承乾的面前:“太子哥哥你看,这是高公公给我传回来的信,如今布局都完成了,就等着到时候咱们唰唰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三下五除二的就将高句丽给灭国了。”

  李承乾听了杜荷的话,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杜荷说得对,他不能就这么放弃。他是大唐的太子,他不能让自己的身体成为别人的笑柄。

  “你说得对,我不能急。”李承乾咬了咬牙,强忍住心中的焦虑,“我要相信孙神医,他一定能治好我的。”

  这半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李承乾每天都在孙思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虽然过程痛苦,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谁都没敢告诉李承乾等着长好的腿,还要再敲断一次。

  另一边,李世民最近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南方终是爆发了洪灾。

  整个长江水域,暴雨连绵,好几处都发生了决堤,哪怕是之前早就有准备,如今天天看着上奏的折子,也头疼万分。

  “玄龄,你说说,朕登基这三年,年年有灾,一年比一年严重,那旱灾波及中原,这水灾,又波及了整个江南。”

  房玄龄一拱手:“陛下稍安勿躁,如今河间郡王李孝恭和侯君集已经去赈灾了,天佑大唐,日后好日子就不远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知道,只是每每想到那些受灾的百姓,朕这心中便如刀绞一般。”

  房玄龄安慰道:“陛下心怀天下,乃是百姓之福,只是陛下也要注意身体,切勿忧思过重。”

  李世民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朕知道了,玄龄,你再想想主意,看看这水灾怎么治理为妙,水灾可不似旱灾,旱灾粮食减产,可是不会死人,这水灾,百姓家园被淹,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呢。”

  “克明、辅机,你们也想想怎么办,日后那江南重建也是个头疼之事,也不知国库如今够不够赈灾的了。”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皆是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江南地区是大唐的经济重心之一,若是无法及时重建,对于整个大唐的经济稳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杜如晦沉声道:“陛下,关于水灾的治理,臣认为首先需要加强堤防的修建和维护,以防止决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以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调配。”

  长孙无忌也补充道:“陛下,臣认为在赈灾方面,我们需要尽快将粮食和药品等物资运送到灾区,以缓解受灾百姓的困境。同时,我们还需要组织人力进行救援和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百姓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照顾。”

  李世民听了他们的建议,点了点头:“你们说得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只是如今暴雨不停,也没办法去修建河堤,何况这国库……”

  他叹了口气,“朕知道国库已经有些紧张了,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大唐,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如今朕的内帑也快见底了,银子哗啦啦的就花出去了,响都听不见一个。”

  李世民的话让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作为大唐的重臣,他们必须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房玄龄思索片刻,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可以号召朝中的官员们捐出一些俸禄,以缓解国库的压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富商们募捐,毕竟他们手中也有着大量的财富。”

  长孙无忌也表示赞同:“陛下,此外我们还可以号召百姓们互帮互助,共同度过这个难关。毕竟,大唐的繁荣稳定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杜如晦淡淡道:“臣觉得两位大人所言有理,臣愿意捐出千两银子,等着回家了,臣再看看家里还有多少银钱。”

  李世民听了他们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知道,这些重臣们都是在为他的江山社稷着想,为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好,你们说的都很好。”李世民拍了拍桌子,“朕这就下旨,号召官员们募捐,等着明日上朝的时候,在朝廷上说这事。”

  次日一早,各个皇子和杜荷也跟着上朝了。

  “诸位,如今大唐正面临着水灾,国库和朕的内帑都已经见底,朕在此号召各位官员,捐出些银钱,共同应对这场灾难。”

  李世民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官员们面面相觑,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率先站了出来:“臣三人经商议,愿每人捐出两千两白银。”


  (https://www.635book.com/dzs/42128/6760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