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691章 继续拿来主义

第691章 继续拿来主义


  码头上,龙门吊将一节车厢吊下了货轮。

  望着刚刚卸下来的车厢,李卫东脸上浮现出了浓厚的笑意。

  “果然如我所料,这些都是全封闭式的高速车厢!泰国人不识货,便宜了我,这一次算是捡到宝了。”

  日本送给泰国的二手列车,是183系列柴油动力车组,  这个系列的车组在日本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算是日本柴油动力车组的主力车型。

  这一系列车组,日本也是用了好几十年,直到2016年才全面淘汰掉。

  183系列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可以作为特急列车使用。

  日本的特急列车,可以看做是中国T字头的特快列车,速度仅次于D字头的动车组。

  在新干线诞生之前,特急列车同样也是日本最快的列车。当时日本特急列车的时速,  已经能达到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的最高时速了。

  183系列虽然是日本几十年前的老掉牙产品,但是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还是先进的好东西。

  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是在十几年前,也会将183系列的列车当成是宝贝,放在二十一世纪,已经不稀罕了。

  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的铁路上还有很多烧煤的蒸汽列车,这时候183系列的柴油动力车头,对于中国而言还比较有用处。

  随后中国开始大面积的淘汰蒸汽机车,换成内燃动力机车,并且开始进行火车提速。基本上到了2000年第三次火车提速的时候,日本的183式列车,对于中国而言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但是日本特急列车所使用的全封闭式车厢,  对于中国而言,依旧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当时的中国还造不出高速列车的车厢,国内最先进的25T型车厢,是加拿大庞巴迪授权制造的,  这款车厢的原型是比利时的L11型高速列车。

  就列车技术而言,  庞巴迪甚至不能算是高速列车的一线梯队。

  以后世的高铁技术而言,中国的复兴号显然是世界第一的,超过了日标和欧标,其次是日本的新干线,然后是欧标,包括了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等等。

  至于庞巴迪,70亿美元将列车业务卖给了法国的阿尔斯通。

  也就是说那时候国内最先进的25T型车厢,只能算是国际二线的产品。

  当时日本的铁路技术是世界第一,要比庞巴迪先进的多,不仅仅是列车组的性能上,车厢的舒适性、稳定性,特别是很多细节设计,真的远超庞巴迪。

  论起抠细节,全世界还真没有哪个国家能跟日本相比较。

  所以在泰国的时候,李卫东得知日本送给泰国的是183系列的列车,而且还是被700系列新干线顶替下来的,立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批淘汰下来的特急列车。

  当时李卫东就决定,  要将车厢给弄到手。

  日本特急列车的车头,  中国不稀罕,几年后中国就会进入到高铁时代,  到时候谁还会在乎日本老掉牙的柴油动力车头!

  但是特急列车的车厢,却是李卫东所看中的。特别是全封闭列车的车厢,里面有很多的细节性的设计,的确是世界顶尖的,也是中国所没有的。

  ……

  陈永华望着面前一节节的车厢,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见到李卫东走过来,陈永华马上迎上去,开口问道:“老板,你弄这些列车车厢做什么?难道咱们富康工程还要做列车车厢?”

  “我倒是想做,可咱们有这個本事么!这可是列车车厢,没个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做不出来。”李卫东说完,指着其中一节车厢,接着问道;“陈工,你能拆么?”

  “我不会造,还不会拆么!”陈永华停了停胸膛,接着说道:“不是我吹牛,但凡是机械,哪怕弄一艘航空母舰来,我都能给大卸八块!”

  李卫东则接着道:“那就先拆一节车厢,我想弄清楚里面的通风系统布局。”

  “通风系统?”陈永华愣了愣,下意识的问道:“我们要做相关研发么?”

  李卫东点了点头:“我希望我们可以掌握车厢的通风系统,不过不用急,未来三年内能吃透这项技术就可以。”

  “如果只是一个通风系统的话,用不了那么久。”陈永华接着问道:“可咱们掌握这项技术,有什么用处么?”

  李卫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陈工,你坐过火车吧?”

  陈永华点了点头,李卫东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在火车里吃泡面的人?”

  “我见过在地铁里吃三明治的。”陈永华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不过我加班的时候经常泡面,弄的整个实验室里都是泡面味,所以我能想象得到,在地铁里吃泡面会是什么味道。”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就算是为了坐火车的时候,少闻点泡面味,也得弄个给力的车厢通风系统啊!”

  ……

  日本的车厢里有很多细节性的设计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其中最受李卫东看重的,就是车厢通风系统。

  要说造火车,李卫东真没那个技术,哪怕是单独制造车厢,就凭李卫东手中的这些企业都干不来。

  火车这种东西,看似是个铁皮憨憨,但制造起来并不容易,想要成功的造一款火车,起码需要一整套重工业体系的支持。而先进的火车,背后必须得有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供应链。

  所以全世界能造火车的企业,都是处于重工业整体比较发达的国家,没有足够的重工业支持,就只能从别的国家进口零件,组装出一台火车。

  中国制造火车的那几家企业,哪个不是举国体制下的产物,可即便是这样,仍然需要从外国进口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

  就比如青藏铁路刚通车的时候,当时走进藏的列车,使用的发动机就是美国通用生产的。

  但如果只是做一个车厢通风系统的话,那就在李卫东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国内车厢的通风系统,那叫一个糟糕,曾经的绿皮车,通风全靠开窗,车顶的那几个通风口,顶多就是个出气孔,对于车厢内的空气流通几乎没有作用。

  每逢春运时节,挤在绿皮火车的车厢里,那真是五味杂陈,就着臭脚丫子味吃方便面的,闻着方便面味抠脚丫子的,那都是日常操作,坐几个小时的绿皮车,多年的老鼻炎都能给治好了。

  后来车厢虽然是升级了,但效果依旧好不了太多,最起码泡上一盒方便面,整个车厢都能闻得到。

  即便是刚刚进入到高铁时代的那几年,国内列车的通风系统也好不到哪里去。老款的高铁车厢,只有跑起来的时候,通风系统才管用。列车一旦停下来,车厢里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厥,那可都是上过新闻报道的。

  近几年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升级,通风系统的问题才得以改善,车厢内的舒适度也提升了不少。国内新型的通风技术,五分钟就能完成车厢内的换气,即便是吃了泡面,过个十分钟味道也会基本消散。

  在中国高铁还没有崛起的时代,日本的车厢通风系统,则是领先于全世界。

  欧美人对于车厢内的味道基本是无感的,纽约地铁里各种屎尿屁,美国人对此早就见怪不怪。

  日本人喜欢抠细节,连小便的嘘嘘声,都得用音乐来掩饰。以日本人的个性,当然不能忍受车厢内有异味,所以日本的车厢在设计之出,就做出了一套很先进的通风系统。这也是当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李卫东买来的这一套二手的车厢,本身就是封闭式的车厢,车厢通风系统也都专门设计过的,直接“拿来主义”,以后用在高铁上都没问题。

  ……

  办公楼前张灯结彩,周围还围着一群吃瓜群众,后面的条幅则写着“东山地产成立剪彩仪式”几个大字。

  既然打算进军房地产行业,自然要专门成立一家公司,于是李卫东和赵金山各自掏了一般的钱,成立了东山地产。

  除此之外李卫东也将之前在青河开发批发商城的团队,并入到了东山地产当中。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名叫马滨,是马忠义的二儿子。他跟在马忠义身边,也历练了多年,对于房地产开发有一定的经验。

  现如今马忠义已经处于办退休状态,毕竟年纪大了,而且还有“三高”,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拼命了。

  好在马忠义的三个儿子都比较争气,跟着马忠义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也学会了一些做生意的本事。其中以这个马滨最为优秀。

  马滨小时候学习并不突出,却很有领导能力,是村里的孩子王。长大以后,马滨也在人际关系这方面很擅长,走到哪里都有一群称兄道弟的朋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卫东才让马滨负责房地产开发方面的业务。

  此时,马滨也在现场,忙活着剪彩仪式。

  见到李卫东走过来,马滨立刻迎了过去,开口说道:“李叔叔,剪彩仪式马上就准备好了。”

  李卫东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马滨,换了个陌生的环境,要尽快适应。还有就是要跟赵金山那边的那人处好关系。

  赵金山那个外甥是从国外念书回来的,保不准是那种洋墨水喝多了的,你迁就一下,多让着他一点,实在不行让他栽几个跟头,也就成熟了。”

  马滨点了点头:“李叔叔放心,我都懂!”

  李卫东派马滨负责东山地产,赵金山那边自然也得派个人,于是赵金山就将自己妻子的外甥派来了。

  这位外甥高中毕业就去了美国,如今刚刚拿到硕士学位。

  以赵金山的家庭背景,妻子自然也不是平民百姓,她的外甥当然也有钱去国外留学。

  马滨连大学都没有上过,高中混了个毕业证,就跟着马忠义做生意,属于低学历实践派。

  而赵金山的外甥是国外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负责过实际业务,属于高学历理论派。

  低学历实践派和高学历理论派遇到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所以李卫东便提前给马滨打了个预防针。

  此时,赵金山也从远处走了过来。

  “李老弟啊,最近一段时间,煤炭价格又涨了,说句实话,这价格上涨的,我都有些心慌!”赵金山开口说道。

  “要说做生意亏钱会心慌,可现在咱们挣钱了,你心慌什么?”李卫东开口问。

  “不知道,总觉得这来钱太快,也太简单,有些不踏实。”赵金山开口到。

  “能源价格历来都是周期性的,煤炭价格现在涨得厉害,说不定过个一年半载就跌回去了。”李卫东开口安慰道。

  在李卫东的记忆中,这一轮的价格周期,真正的暴涨是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到2008年下半年达到了高峰,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煤炭价格上涨了两倍多。

  随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煤炭价格在三个月内又跌回了2007年下半年的价格,算是做了一次过山车。

  同时国家也开始大规模的进口煤炭,以平抑国内煤炭的价格。于是在2009年,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的中国,成为了煤炭净进口国。

  之后又是一轮上升期,一直到2011年,煤炭行业收入达到了3.25万亿元的巅峰,占到了同期GDP比重的6.5%。

  然后媒体那价格开始回落,一直到2015年触底,然后便是反弹的周期,2017年开始趋近于稳定,整个煤炭行业的整体收入基本维持在GDP的3%的左右。

  也正是因为煤炭价格周期性的因素,煤老板们其实并不怕短期的亏损,煤炭价格低了,咬咬牙也就扛过去了。

  只不过随着煤炭进口量的增加,国内煤老板一夜暴富的情况,将很难再发生。

  李卫东正向赵金山介绍着煤炭价格的周期性,马滨匆匆的跑了过来。

  “赵总、李董,我刚刚接到电话,原本要来参加我们剪彩仪式的领导,恐怕来不了了。”马滨开口说道。

  “出什么事了么?该不会哪个矿出问题了吧?”赵金山下意识的问。

  “不是矿的问题。”马滨接着道:“据说是因为大雾天气,领导的车被堵在高速公路上了,一时半会的下不了高速。”

  “大雾啊!”赵金山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最近一段时间,雾是挺大的,经常是一大早起来啊,能见度也就是二三百米。你看着天上,感觉还是雾蒙蒙的啊!”

  李卫东则望了望远方,随后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这不是雾,这是雾霾!”


  (https://www.635book.com/dzs/4402/71468399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