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50章 这些儿子看似地位显赫,实则让人失望透顶。

第50章 这些儿子看似地位显赫,实则让人失望透顶。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内心暗自赞叹,这个年轻人,确实与众不同。

  苏铭轻声对朱标低语:“仔细倾听苏某的剖析。”

  “这……可是……斩龙秘技。”

  斩龙秘技?朱标难以置信地凝视着老朱,苏铭竟掌握了斩龙术?此时,朱标的思绪犹如波涛汹涌。那位历经六个世纪的时光之旅者,苏先生。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秘身份?

  苏铭并未察觉到父子二人微妙的变化,他继续深入讲解:“在废黜派中,朱允炆选择削藩,首先针对的是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四位。”

  “他们共享一个特性。”

  “那就是野心勃勃,却又各有弱点。”

  “例如代王朱桂,他的贪婪和残暴使他在封地肆意妄为。”

  “这种自身品行不佳,多次受到弹劾的人,正是朱允炆除掉他们的绝佳理由。”

  老朱静静地听着,微微颔首,虽然苏铭的话语中对代王有所贬低,但他明白,龙族子孙各有特色,二十多个孩子中出现几个问题少年也在情理之中。

  他说道:“朱桂虽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端倪。

  记得那次,我们去郭慧妃宫,目睹他虐待宫女,手段残忍。”

  朱标对此感到惊讶:“八岁的朱桂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

  “的确,这让我深感痛心。

  郭慧妃应严加管教,但愿她能有所领悟……”

  说到这里,老朱略显尴尬,似乎触及了不愿提及的往事。

  苏铭装作未察觉,其实他暗自认为,朱桂的问题源自基因,而非一时冲动。

  老朱自身的暴虐倾向遗传给了某些孩子,这并非偶然。

  苏铭接着道:“废黜派在朱允炆的掌控下,几乎被剥夺了爵位,沦为平民。”

  “而中立派则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在朱允炆与藩王冲突时保持中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肃王朱英,他在甘州为王,拥有能征善战的士兵。”

  “但他从不偏袒,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地,甚至不在乎是否称帝,只要不影响他的私欲就行。”

  听到这里,老朱勃然大怒:“荒谬!这些人目光短浅。”

  朱标思索着,朱英此刻才三四岁,还难以判断其未来。

  因此,对这位弟弟的评价暂时存疑。

  老朱心中满是无奈,这些儿子看似地位显赫,实则让人失望透顶。

  他恨不得亲手教训一番:“苏铭,你继续说下去,看看这些小子还能耍出什么把戏来。”

  苏铭点头,继续阐述:“最后这一派相对平凡,他们在造反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朱允炆认为他们没有威胁。这一组别同样可以归纳为不具备攻击性的团队。大致分为两个分支。”

  在古代王国的版图上,那些名字如同星辰点缀的王座,【例如江南的楚王李桢、川蜀的朱椿王、以及北地的韩王朱植,】他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命运轨迹。

  朱标专注地聆听,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与朱允炉同年,却在严寒的辽东绽放光芒的年轻身影。

  朱植,他的存在犹如冬日的一抹暖阳,尽管被封于冰封之地,却展现出无尽的热情与毅力。

  他年方十七,离别京城,直面严寒的东北边疆。非但未有丝毫退缩,反而凭借其对边疆事务的深入理解,不断磨砺士兵,守护疆土,屡立战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苏铭的评价,既有赞赏也有惋惜。

  辽东,那个尚未成为丰饶黑土地的时代,朱植却能在那里展现出帝王之才。

  然而,苏铭却将他视为无威胁之列,这似乎揭示了朱标的内心矛盾:一方面对朱植的能力深感认同,另一方面又担忧他的未来。

  “朱穗,那个谷王,与朱植一道投奔朱允炉,”苏铭的话语犹如揭示了一个秘密的棋局,每一个棋子的位置都决定着棋局的走向。

  朱穗的存在,仿佛是临阵倒戈的象征,他的选择牵动着权力的天平。

  李景隆听到这里,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他感觉自己被牵扯进了这场讨论,尽管他并非藩王。

  “我的能力难道不如朱植。”

  他心中暗自不服,然而苏铭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然一笑,继续深入剖析。

  在这个精心编织的分类体系中,只有少数几人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而朱穗的出现,无疑加重了这一派系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解读,朱标和老朱的目光交织,他们明白,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背后,隐藏的是王朝命运的微妙转折。

  苏铭的讲述并未停止,他像是一个精密的钟表匠,每一步都精确地触动着历史的脉搏。

  而在这复杂而微妙的格局中,朱穗的角色愈发显得关键,他的选择,或许将决定一场尚未上演的历史剧目的最终结局。

  在遥远的北疆,朱穗,那个被朱皇亲封的边境王子,虽位列族谱末端,却因其小心翼翼的性格而显得尤为特殊。

  “他如同一只敏感的猫,总是警觉地观察着风吹草动。”

  当藩王的叛乱烽火燃起,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封地,如同一只疾飞的孤雁直扑京城,“他的忠诚,如同箭矢般直指朱允炆的心。”

  朱允炆深信这位谨慎的表弟,交付予他无比的信任,将重责大任托付于他。

  然而,同样是回归的朱植,却遭到了冷落,被安置在角落,仿佛历史的尘埃。

  苏铭轻描淡写地提及,目光扫过李景隆,仿佛在讲述一段遥远的传说,“谷王,那个曾与朱允炆并肩作战的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联手李景隆,开启城门,那曾经坚固的王朝,就这样在他们手中崩塌。”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这里,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们无法理解,为何这位看似坚毅的李景隆会如此轻易背离初衷。

  老朱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既愤怒又无奈,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视作家族荣誉的亲戚,竟会选择如此不堪的退路。

  “大帝的资质,或许朱棣才真正拥有,”他暗自叹息。

  原本对李景隆的草包形象有所保留,此刻却一扫而空。

  当得知李景隆亲手打开城门,迎接叛军,所有的怀疑都化为铁证。

  老朱的目光犀利如剑,他无法想象,一个堂堂将军,竟然会选择这样的败局。

  对于李景隆的选择,他感到难以言喻的讽刺和失望。

  李景隆察觉到老朱的不满,惊慌失措,试图为自己辩解:“舅爷,陛下,您怎能听信那些无稽之谈?我宁死也不会做出有损李氏声誉之事。”

  然而,他的表白在苏铭的微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朱标疑惑地看向苏铭,试图寻找答案:“先生,九江虽然性情急躁,但为人忠诚可靠,【难道他会做出这种选择吗?”看着朱标那纯真的模样,】苏铭只是一笑,他知道真相已经无需多言:“太子,历史的每一页都清晰记录,这样的污点,将永世烙印。”

  苏铭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景隆,他希望通过揭示未来,让这个人有机会改变,哪怕是在与朱棣的对决中取得哪怕一次胜利,或是坚守到最后,拒绝打开城门。

  这样的小人物,尽管在帝王的光芒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苏铭对此充满了好奇。


  (https://www.635book.com/dzs/44458/6778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