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 > 第12章 运输谋局

第12章 运输谋局


  吃完晚饭,杨一木看了下小本子,今天比昨天多了三千多斤呢。

                  一三说:“不光南郊这边,就是西郊那几个村子都开始朝这边送了,瞅这形势,收个七八千斤一点问题都没有。”

                  方强一听,有点急了,拉着杨一木说:“哥,就我们几个人、四架车可是不够啊,估计后面还有更多呢。”

                  杨一木一想可不是吗,就这四辆板车,算上夏师傅一共才4个人,一架车拉五百斤,八千斤来就要送四趟,来回几十里地,光靠这几个人手不累垮才怪。以后收的量再多了,可咋办?于是道:“今天先这样,你和竹竿看看再借两架车,多找两个人跟着,大不了我们多跑两趟。后面再想办法。”

                  方强跟他爸说了这事,让他帮衬找人找车,连人带车一趟给十块。

                  一听说要给十块钱,方强他爸扑哧扑哧猛抽了两口烟,有心帮衬在乡下的妹夫家,可又有点犯难,毕竟这事儿是人家杨一木投的本钱,就走过去对杨一木说道:“杨老板,这事儿不用找别人,强子他姑夫、表哥闲着了,他家在南闸公社,船正好路过,到了地方靠一下过去打声招呼就行。不用多给,就拿个五块钱就行。”

                  方强扭头看向杨一木。

                  人家开口了,又是他家亲戚,给五块钱就不合适了,杨一木索性人情做足:“大伯,到市里要走几趟路,路上也坑坑洼洼,受老罪了。我和强子肯定有的赚,就给十块吧,你不用操心。”

                  方强他爸道:“你这孩子仁义,帮衬强子,还想着你伯,感谢话我就不多说了,那我今晚跟你们一起,也拉一辆。既然你喊我声伯,那我做什么都应当应分的,你什么也不用给我。到时我再跟强子他姑夫说声,让他们在乡下帮你收!”

                  这话一讲,杨一木倒是眼睛一亮,南闸公社在富平的最南端,跟邻县高平搭界,又刚才靠着运河,在那边开了收鱼虾的点再合适不过了。

                  院子里乱哄哄的,一会来人,一会走人。

                  杨一木索性定了一个时间段,下面再收每天只在下午时间十二点到六点这个时间段收,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不收了。

                  强子几人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夏师傅今晚也来得早,也比昨天勤快,船一靠码头,也跟着收袋码货,往船上装,毕竟八千多斤的鱼虾呢。

                  方强他爸今年五十三了,却自认老当益壮,非要自己单独扛一袋上船。

                  方强老娘一拍大腿,跟在后面急得嚷嚷:“哎哟喂,我说他爸,别闪着你那老腰,我跟你抬着来。”

                  方强他爸脾气也倔得很,将袋子往肩一扔,边走边不服气地嘟哝:“想当年我年轻那会,一百多斤的氧气瓶,从厂门口搬到灯工车间一里多地,提着就跑,不带歇的。”

                  到了南闸靠岸,此时已是深夜,沿河两岸静悄悄的。

                  这会儿的农村,没电视没手机没网络没电脑……也没啥娱乐活动,农村人太阳一落山就吃晚饭,天一黑就关门上床睡觉。

                  直观的讲这也是农村娃多的原因。

                  还能干嘛,人嘛说来说去就这点乐趣。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农村穷,老思想重。

                  财富不够,靠娃来凑,多子多福嘛!

                  杨一木他妈怀着幺弟杨八一的时候,其实农村已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队、公社计划生育站的人都上门做过工作,只不过杨胜利那货坚决不同意。

                  倒不是他多么有儿女心肠,而他认为那是他的种,谁敢带张兰英去医院,他就和谁拼命。

                  杨姓是杨家河主姓,大队支书又是杨家这边的人,加上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抓得那么严,所以杨一木就多了一个幺弟。

                  不过,也不是没有后果,结果就是杨胜利公社的八大员之一的放映员工作丢了,还罚了五百块青砖。

                  当然,这倒便宜了杨胜利这货。

                  他本来还有点顾忌,虽然没有编制,可好歹也是一份工作,这下好了,彻底放飞自我了,当晚收拾了一个小包裹,就走了。

                  船往市里开的时候就利索多了,安排一人轮流往袋子上浇水,给龙虾子加水分,其他人都猫进船舱睡觉。

                  路上杨一木做了个决定,鱼以后不收了,只收小龙虾子。鱼离水不行,全用木桶装,占地方不光,这年头没有制氧设备,路上还要换水,运输非常麻烦。

                  利润上也不占优势,一斤粮票可以换四斤小龙虾,换鱼只有一斤半,一斤粮票有三毛钱的差价呢。

                  这五吨的船装一万三四千斤,已经是极限了,全部用来运小龙虾子,能多出不少利润呢。

                  到市里的时候,时间比昨天稍微早点,水产公司最忙就是凌晨,所以一送过去就不怕找不到人。

                  虽然多了四千多斤,可今天多了三架车三个人,方强姑父和他表哥,都是实在人,方强他爸也舍得费力气,所以等货全部秤完,时间反而比昨天还提前了一些。

                  算完账,拿到单据,杨一木直接让方强去财务室那边拿钱,他们几个人在水池边用自来水龙头洗了脸。

                  到底是进了夏天,又走了这么多的路,干了这么多活儿,几人衣服早已经湿透,直接脱下来,在水里搅一遍,又把水壶灌满水,至于干净不干净,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等天亮了,几人在水产公司门口吃过早饭,杨一木就让他们先回去,自己准备去市里运输公司看看,能不能找辆卡车,为下面铺路子。

                  按照杨一木想法,如果下面收的量大了,就要继续找板车,继续雇人,那就招摇得不像话了。如果能与运输公司那边谈下来,以后富平那边专门收货,安州负责驳运,中间只要安排一个人跟船过来负责结帐就行,人不累还轻松。

                  临分手的时候,杨一木又交待方强:“你爸说的那个在南闸设收货的主意不错,具体操作你跟你表哥谈,尽快弄起来。还有还是那句话,谨慎一些,只要有人问,都说是替市里水产公司收的。”

                  方强欢快地不停点头,他姑家人口多,表哥也有二十五六了,到现在对象还没着落,如果在那边设立收货点,等于给他们一个赚钱的机会,这事儿能不高兴吗?

                  交待完,杨一木就径直走到了十七号公交站,事先他已经问了水产公司的人。

                  等了近十五分钟,公交车终于晃晃悠悠来了。

                  “到运输公司。”杨一木上车说了句。

                  “一站到底,来,三分钱!”女售票员说着,撒下了票。

                  杨一木接过小票,就往后面走,车里人不多,随便找个靠车门的位置坐下,就闭眼眯着。

                  一路上公交车开开停停,有人上,有人下,上比下多,不一会儿车里人满了。

                  走到盐阜路,车子靠站台停了下来,有人从后门挤了上来,嘴里不停嚷嚷着:”让一让,我到市运输公司……”

                  然后那人停在了杨一木身边。

                  杨一木半眯半醒之中,不由地用余光瞄了一下,感觉那人凶巴巴地瞪着他。

                  抬头一看,是个女孩。

                  只觉得面熟,又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https://www.635book.com/dzs/49528/4918487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