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明朝败家子 > 第三百一十四章:一言而断

第三百一十四章:一言而断


  弘治皇帝朝方继藩一笑,只是这笑容,显得有些意味深长,他将奏疏交给萧敬。

  萧敬会意,将弹劾的奏疏交给了方继藩。

  方继藩只草草看过。

  弘治皇帝道:“方卿家的门生竟然殴打上官,除此之外,还大闹兵部,而今遭人弹劾,朕想问问你的看法。”

  马文升和沈文二人都看着方继藩,不露声色。

  方继藩正色道:“学生门生之中,徐经是资质最差的一个。”

  “……”

  这家伙……看来是想断臂求生了……

  谁知方继藩却接着道:“可是臣以为,徐经是对的。”

  “什么?”弘治皇帝本来是想给方继藩一个台阶下的,你口头批评一下徐经,然后乖乖的给他认个罪,这事儿,不就过去了吗?

  方继藩道:“他是臣的门生,臣选择相信他,用臣的人格为他做保,陛下,倘若这兵部事关西洋的文牍当真有误呢?朝廷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下西洋,一旦船队出现任何问题,尤其是海图有任何的错误,这将会导致巨大的灾难啊。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任何差池,哪怕是一个岛屿标错,也将是致命的,这里头关系着的,甚至是许多人的性命。所以臣认为,臣的门生并没有错。”

  “殴打上官,也没有错?”弘治皇帝凝视着方继藩。

  方继藩想了想道:“他的脾气是火爆了一些,可倘若事实证明臣的门生是对的呢?那么他就不是无故殴打上官,而是为了社稷,为了朝廷的大策,而与庸官不依不饶,这是义举,大明能有这样的官员,实是陛下之幸,壮哉!”

  “……”

  弘治皇帝眉一挑,看了看马文升。

  马文升咳嗽了一声道:“兵部这儿绝不会出错的……”

  方继藩立马打断道:“有没有错,不试怎么知道?朝廷要建造舰队,可等舰队制造出来,怕还需要几年的功夫,既然如此,何不让人先行出海探索航道呢?说起来,毕竟我大明已有近百年不曾下西洋了,如此贸然出海,实在不妥。”

  出海……

  就如行军打仗,需要有先锋在前一般。

  朝廷这里,几艘海船还是凑得起的,组成一个小船队,先去探探路,似乎……也是稳妥的办法。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地道:“马卿家怎么看?”

  “新建伯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试一试,臣建议,兵部可搜罗几艘海船派人出海,沿着三宝太监的航路,先行下西洋,作为试探。”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不由道:“你们看,这不是很好吗,集思广益,为这等小事,争吵什么?知行合一,哈哈,与其在此争论,不妨俯身去做嘛,方卿家,你和你的门生天天说什么知行合一,你看,现在不就是如此吗?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好坏呢?”

  “……”方继藩已经懒得去解释这知行合一和自己无关了,不要脸就不要脸吧,本少爷剽窃门生的知识成果,咋了,再说,这又不是他故意的,不是?

  只是……弘治皇帝张口即来了这么一句‘知行合一’,却是令一旁的沈文眉眼一跳,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

  陛下何时也将这些新学的词汇挂在嘴边了?

  不过对这件事,方继藩却有不同的建议:“既是试一试,那也该派出两队海船,一队按着三宝太监的海路,另一队可以按着臣的门生徐经的海路。否则,一旦兵部的船队沉没……”

  “新建伯!”马文升打断方继藩,你这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啊,兵部的船队沉没……哼,真真欺人太甚!

  马文升忍不住道:“朝廷已经许多年不曾出海,兵部能征用的海船有限,不过区区三艘而已,只怕再难匀出舰船建立第二支舰队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马文升,再看看方继藩。

  方继藩则道:“臣也是为了朝廷设想嘛,这件事的争议不就是在航路上吗,若是不各个航路都试一试,那么这争议便永远不会休止,陛下……”

  “这……”弘治皇帝颇为头痛起来。

  马文升正色道:“陛下,兵部的能力有限啊,而要出海,三艘海船,本就捉襟见肘,不能再少了,所以兵部只能供应兵部所需。”

  弘治皇帝手指头敲打着案牍,马文升的坚持,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么多年没有出海,海船稀少,能征调的,可能就是备倭卫的几艘老旧海船而已…所以……

  方继藩却是打定了主意在这事上不依不饶,意见是自己提的啊,提完了,你们兵部就想将人踹开,自己去玩了,这说不过去。

  方继藩便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五军都督府在天津卫那儿查禁了一些私商的海船,不如……”方继藩顿了一下,接着道:“就将这几艘私船作为先锋……”

  马文升一听,顿时觉得方继藩有些异想天开,那些私船,可不比朝廷仅剩下的官方大海船,官船庞大,虽挤不上文皇帝时的大福船,却也是极为气派的。上头可配属的人员也多,既是以朝廷的名义去西洋走一走,只有此等官船,才能彰显大明的威仪。

  可你方继藩,就拿着这么几艘私船出去,挂上大明的旗帜,这是什么鬼?

  我大明在西洋,曾经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你方继藩要点脸好吗?

  马文升连忙道:“陛下,这私船船体狭小,獐头鼠目,贼眉鼠眼,臣以为……若是悬挂我大明旗帜出航,难免……”

  这一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

  弘治皇帝也是要脸的人啊。

  方继藩却是不以为意,你们都要脸,可我方继藩不要脸可以不?

  方继藩便道:“这个容易,就以东宫的名义征用这些私船,也不悬挂我大明的旗帜,便以西山的名义出航,由臣的门生徐经亲自押队,所有补给、人员,都由东宫负责遴选,陛下以为如何?”

  “……”

  沈文一直默不作声的一旁听着,现在却是一拍大腿,眼睛发亮,脸色也顿时显得神采飞扬起来,连忙道:“这是好主意,新建伯此举,既成全了朝廷的体面,又为下西洋开了先河,新建伯果然不愧是足智多谋,佩服!佩服!”

  徐经居然也要下西洋,这就真的太好了。

  如此,翰林院就又少了个一个祸害了,不亦快哉啊。

  弘治皇帝也是笑了,道:“那么就如此吧,此事,就交由太子和方继藩去办。”

  总算得到了想要的效果了,方继藩心满意足的道了一声遵旨。

  …………

  从暖阁里出来的时候。

  马文升显得很不愉快,陛下恩准了方继藩的建议,这等于是对兵部没有丝毫的信任可言了。

  虽说兵部从前是办砸了一些事,可连这一点信任都没有了吗?

  作为兵部尚书,他觉得陛下对自己的信任,已渐渐流失了。

  “马公……”

  身后,听到有人呼唤他。

  马文升驻足,回眸一看,便见沈文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

  马文升铁青着脸道:“沈公,你……你……”、

  言外之意,很是责怪沈文方才在御前极力支持方继藩出海。

  下西洋,本是兵部的事,和东宫有啥关系?居然还打着西山的招牌……这……哎……

  沈文讪笑道:“马公,还请见谅,老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你想想看,那徐经是个愣头青,在翰林院里揍了上官,翰林院上下,人人自危啊,老夫身为大学士,把事情强压下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夫怕了徐经身后的方继藩……”

  “怎么,难道沈公不怕方继藩吗?”马文升反问,语中带着几许讽刺的意味。

  “……”沈文则是有点生气了,打人不打脸,能不能不要这么直接。

  “哎……”沈文总算按住了心里的不高兴,摇摇头道:“现在徐经那小子能下海,多好呀,这没有一年半载也回不来了,总而言之,这也不是坏事嘛,马公息怒。不过说起来,老夫倒是很担心一件事,方才你听陛下提到了知行合一吗?马公啊,莫非这陛下,近来也学了新学?太子殿下可是隔三差五的往西山跑啊,这实在令人担忧……”

  马文升很不在乎的样子:“没什么可担忧的,自有宋以来,冒出来的新学不知多少,可有一个能取程朱而代之吗?只要科举考的还是程朱,天下的读书人就得捧着程朱来读,你看,过几日,不就是乡试了吗?去西山的读书人,老夫略知一些底细,都是屡试不弟的读书人罢了,他们考不中又有什么用?考不中便是白身,至多也就是个秀才,有什么可虑的?”

  马文升这样一说,沈文稍稍的放下了一些心。

  没错,作八股,还是得用程朱,考不中,新学也不过是一些没有前途的读书人自娱自乐的游戏而已。

  不过谈到这些,他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来:“不知今年,刘公的公子是否参加乡试?他已考了五次,俱都明落孙山了,哎,刘公福薄啊。”


  (https://www.635book.com/dzs/7246/42272483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