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0983章 对策

第0983章 对策


  从长安走秦直道到九原,一路快马狂奔,不惜马力,三日可达。

  但这仅仅是指传骑传递紧急军情的情况下。

  就算是凉州军和鲜卑骑兵全军骑马——不管骑兵还是步兵——那也没办法达到这种速度。

  对于大军而言,快一点的,可能十来日就能到达桥山,慢一些的,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但总的来说,比起丞相领着大军走斜谷道那么一小段路,就得二十余天之久,那是快了不知多少倍。

  毕竟从九原到长安的路程,是从汉中到长安的路程的近三倍。

  这就是坦途和山路的区别。

  但也正因为这是一条坦途,所以冯刺史的大军才走了一半路程,布置在沮水一线的魏国前哨,就已经点燃了狼烟。

  秦直道在修建之初,本就是为了军事用途。

  不但在沿路设置有兵站兵城,同时还有接连不断的烽燧台。

  由于年久失修,大多兵站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但这些年来,因为司马懿极为重视北地郡的防备,所以不但让人把烽燧台重新修补一番,甚至还建立起一些新的烽燧台。

  当第一个烽燧台上升起代表最高警戒的三柱粗大的滚滚黑烟,不久之后,第二个烽燧台也开始点火……

  与此同时,传骑如同追逐不断点燃的狼烟一般,发了疯地顺着桥山山脉上的秦直道向关中方向狂奔。

  烽火只能告诉后方来了很多很多的虏寇,却不能告诉究竟来了多少。

  传骑们现在就是要前哨所探知到的军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郭淮。

  半日之后,桥山的主峰下的烽燧台冒出滚滚浓烟。

  “将军,有敌情!”

  桥山山上的关城内,有士卒惊呼。

  从接手桥山防备的那一天起,郭淮就没有停止过向北边遥望。

  如今狼烟骤起,不用别人的提醒,郭淮就已经一言不发,健步如飞地向着关城的最高处跑去。

  也不知是因为跑得太急,还是因为心跳太快。

  一路上,他耳边只有咚咚咚的声音。

  来了?

  真的来了吗?

  冯贼当真如大司马所料,要从北边而来?

  他心绪如麻,登上关城望楼,迫不及待把目光投向北方。

  狼烟,每一个燃起的烽燧,全是冒着代表着过万敌人的三柱狼烟。

  郭淮紧紧抓着栏杆的手,因为太过用力,手背已经冒出了青筋。

  “再等等,再等等……”

  郭淮在心里告诫自己,“等传骑把消息传回来,看看究竟是冯贼,还是胡人想要借机南犯。”

  他的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这是得到消息,趁机南犯的胡人。

  而不是想像中的冯贼。

  可是一想起冯贼太过狡诈,倘若他一日不出现,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冯贼早一日出现,大伙也能早一日安心,同时大司马也可以早一日安排对策。

  于是郭淮心里又有些动摇起来……

  万一真是冯贼,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要再一次面对那个穷凶极恶的狡悍蜀虏?

  几十岁的人了,连阵前生死都不知见过多少回了。

  可此时的郭淮,却如同初次要去见喜欢的小娘子的毛头小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怎么也止不住怦怦的心跳。

  直到日头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山的那一头,仍是没有看到山下出现传骑的身影,郭淮不禁有些失望。

  “将军,各个山头营寨皆已回报,做好了准备。”

  郭淮有些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转身准备下楼,同时吩咐道:

  “吾料最迟明日一早,传骑必会到来,夜里若是有情况,记得立刻禀报,不得有误!”

  “诺!”

  时至半夜,郭淮的房门突然被人敲响,有亲卫急声叫道:

  “将军,有急报!”

  还没等他喊出第二声,房门就“吱呀”被打开了,穿戴整齐的郭淮出现在门口,原来他竟是和衣而睡。

  “人在何处?”

  “就在前厅。”

  “走!”

  前厅的传骑士卒已经是浑身湿透,嘴唇干裂,强撑着一口气等着郭淮到来,用尽全身剩余的力气说道:

  “蜀虏……不下五万,人人皆骑,帅旗乃是……是冯……”

  吐出最后一个字,当场就晕了过去。

  很快有人从他的怀里掏出魏军特有的符节,把它递到郭淮手里。

  “快扶下去休息!”

  郭淮捏了捏手里的符节,吩咐道:

  “来人,传吾军令,连夜派出传骑,报知长安,冯贼领五万贼寇自北而来!”

  不管这个军情是真是假,都要第一时间传递出去。

  眼下这种局面,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后面陆续到来的传骑,会互相印证消息的真假。

  真要错了,后面再纠正不迟。

  “诺!”

  不到两天时间,以长安为中心,冯贼来犯的消息便向四方散播,其中的两个重点方向,就是洛阳和郿城。

  “吾最怕者,乃是冯贼自陇关而下攻打汧县,次怕者,就是从萧关而出向汧县。”

  第一时间得到冯贼消息的司马懿,拿着从长安送过来的军报,脸上颇有轻松之色:

  “毕竟冯贼不但善于攻城,更善于平地野战,故吾最希冀者,便是他从北而来。”

  说到这里,他不禁捋了捋胡须,笑道:

  “没想到此贼竟是如此遂吾之意,此可谓天助我也?”

  左右闻言,皆是与司马懿一样,露出会意而轻松的笑容。

  蜀虏此次犯境,唯有冯贼久不见其踪,要说大伙不担心,那就是假的。

  有不少人,还是参加过萧关之战,深知此人的厉害。

  如今关中百姓,皆传冯贼久有鬼王之名,麾下三千鬼骑,饥啖人肉,渴饮人血。

  可算得上是能止关中孩童夜啼的狡诈悍贼。

  于是便有人笑着附和大司马的话:

  “桥山群山延绵,多有险隘,冯贼麾下的骑军再怎么厉害,难道还能上山下涧,如履平地?难道还能带着攻城器具,橫穿大漠?”

  “末将观冯贼自弃其长,又偏要去攻大司马早有准备之地,怕是要吃上一番大大的苦头啊!”

  “哈哈哈……”

  众人皆是大笑。

  “我看冯贼此番横穿大漠,乃是想学汉之霍去病,却是把匈奴儿与大魏相比耶?彼此番所为,吾看是欲画虎不成,反是类犬啊!”

  笑声更大了。

  司马懿也不去阻止众人。

  毕竟这些日子以来,诸将都在担忧冯贼究竟会从哪里而来,情绪有些压抑。

  此时让大伙笑谈一番,也算是鼓舞士气了。

  只待众人笑毕,司马懿这才提醒道:

  “冯贼此番,横穿大漠,竟不失时,能与诸葛亮大军相呼应,可见其领军确实有过人之处。”

  “故此次吾等虽早有准备,但亦不可大意,小视此人。”

  听到司马懿这番话,有人提议道:

  “大司马,那我们要不要再派出援军,前去桥山支援郭将军?”

  司马懿摇了摇头:

  “冯贼既领大军南下,其意图已现,若是桥山无备,说不得就让他得逞。如今桥山有备,何须担忧?”

  “不管如何,我们的主要大敌,乃是对岸诸葛亮所率十万大军。只要不给诸葛亮可趁之机,北边的冯贼,则如无根之萍,无虑也。”

  诸葛亮此次进犯关中的大军,可上阵争战者,当有五六万之数。

  再加上辅兵民夫,说他有十万之众,并不算夸张。

  自诸葛亮西上五丈原以来,一直都在不紧不慢地布置营寨。

  安营扎寨完毕,最近又在不断地砍伐竹林树木,似乎是在打造渡水器械。

  同时还有消息传来,说是蜀虏打算招募当地流民百姓,开荒垦地。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这是在做两手打算:

  一是若冯贼得逞,则势必会趁机渡水,与自己正面决战。

  二是若冯贼失手,则打算在对岸屯田,要与自己长久对峙。

  想到这一点,司马懿不禁喟然一叹道:

  “吾观葛贼取关中之志甚坚啊!还是要小心谨慎为上才是。”

  这时,只听得下面有人说道:

  “大……大司马,有道是久守必失。前番吾……吾等大军小心戒备,皆因不知冯贼从何而来。”

  “如今冯贼已现,蜀虏意图皆明,兵少于大魏,却分三路而进,实是犯了兵家之忌。”

  此言一出,司马懿不禁循着声源看去,嘴里不禁“咦”了一声。

  原来发话者,不是别人,正是站于最角落的邓艾。

  邓艾看到大司马关注他,心情激动之下,口吃就更严重了:

  “蜀……蜀……蜀虏此番,看,看似主动,实则三路皆不能联通消息,各自为战。”

  “而我大魏,不但兵多于彼,更能及时互相援助。此诚敌之大弊,而吾之大利是也。”

  说了这么多,他终于喘了一口气,最后总结道:

  “故在艾……艾……艾看来,只要能调动兵力,破敌一路,则余路自败。”

  邓艾是司马懿破格提拔上来的。

  原因就是他这几年来,在关中屯田方面取得极大的成效,为关中大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同时这也是司马懿在看出诸葛亮打算赖在五丈原,与自己长久对峙后,毫不担心的底气。

  只是屯田归屯田,打仗起打仗。

  邓艾从头到尾,基本也就是在清扫北地郡的胡人部族时,捡了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军功。

  所以他能进入司马懿的帅帐中议事,大伙看在大司马和粮食的份上,也不会过多说什么。

  哪会想到这个家伙站在最末的角落里,居然敢抢在大伙的前头,给大司马提出军议?

  当场就有人讽刺道:

  “艾尚未言明有几艾,安敢妄言军事乎?”

  于是不少人便窃笑起来。

  邓艾脸都气红了,大声道:

  “《论语·微子》有语:凤兮凤兮!此非一凤乎?昔汉之周昌,期期不能言,然萧何、曹参皆卑下之,汉高祖惮之,吕后跪谢之。”

  “昌能期期,吾何不能艾艾?”

  此言一出,竟是说得众人无言以对。

  司马懿闻之,更是惊异。

  只是看到众将脸上多是有鄙夷之色,司马懿心头一动,咳了一声:

  “好了,吾早已有计较,大家不须多争,也免得伤了和气。”

  诸将看到大司马都这般发话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他们却是没有想到,待军议散了之后,司马懿又让人悄悄把邓艾召了回来:

  “军中诸将,要么是多立军功,要么是勋贵之后,唯有你,既无立有军功,又非出身大族,故难免会遭到他人排挤。”

  “如今你若欲改变他人想法,非是与他人相争,唯一途径,便是多立军功,知否?”

  当年邓艾在汝南时,同郡一长者观其家贫,资给甚厚,他最初竟未曾表示出任何感谢之意。

  由此可见,邓艾实是心高气傲之辈。

  他得司马懿破格提拔之后,军中诸将看他不顺眼,他亦从未想过要与他人好好相处。

  故他与军中同僚关系并不算佳。

  此时听得司马懿私下鼓励之言,邓艾不禁奋然请战:

  “若大司马有意与葛贼决战,艾愿请为先锋,为大司马大破蜀虏!”

  司马懿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数十万大军隔水相持,又岂是一战而决之的事情?此莽夫所为是也。万一事有不谐,岂非国之罪人?”

  天下初乱时,诸侯混战,多算得上是乱打一气,甚至哪方的勇夫多一些,谁就是强者。

  但越到后面,两军对阵就越发讲究兵法谋略。

  因为乱打一气,不讲谋略的家伙都消失在战乱里,要么就是成了雄主的爪牙。

  就如现在魏蜀两军对峙,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不过是先在试探对方的耐心。

  如果耐心足够,双方都没有因为急躁而露出破绽。

  那下一步就是小规模的进攻和防守,进而找出对方可能存在的不足。

  就是到两军大规模对战的时候,也要保留五分防守,以免一败就沦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司马懿看来,曹真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拿武皇帝征战四方时的想法,欲一战而下,这才被冯永抓住机会,一击而溃。

  司马懿觉得邓艾乃是可造之才,于是对他略讲了几分自己的心得。

  以大司马的身份,亲自对自己讲解两军对阵之要,邓艾大是感动。

  “故吾这里,怕是一时之间,用不上先锋。”

  司马懿最后总结了一句,然后顿了一顿,看向邓艾:

  “不过你方才在帐中所言,在吾看来,确也是有几分道理。”

  “冯贼既已现身,则蜀虏意图自明。我军将士多于蜀虏,光是防守,难免被人言畏蜀如虎。”

  “倒不若想办法主动出击,以寻敌之疏漏。”

  邓艾听到大司马竟是同意了他的看法,大是兴奋。

  司马懿见此,又是微微一笑:

  “在吾看来,欲寻诸葛亮之疏漏,怕是难矣。不若另寻他处,士载以为如何?”


  (https://www.635book.com/dzs/7658/65299773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