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建成故居
推荐阅读:炮灰倒进我怀里后(快穿) 铠甲勇士:我!开局统领幽冥军团 穿成恶女后每天都在洗白 我家娘子,不对劲 穿成农家老太后 至尊剑帝林白叶宿心 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万倍返还,我在新手村当导师 四合院:我!傻柱他哥,开局要房 小小姐每天都在恐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李煜(五代)
……
长孙宴行点点头,再不言语,带着白复走入正院。
这是一座两进四合院,面南背北,进入门楼,迎面是延禧殿,殿北是寿康宫,左右两侧连接着两层的延楼,房屋已经残破,蛛网密布。
中庭有崇台三层,后庭掇山叠石,左右各有内堂三楹,东为春福斋,西为秋萱堂。空间布局舒缓有致,当年应该很适合闲居。
长孙宴行叹道:“这座园子荒芜已久,已经百年无人问津了。”
白复心中一惊,本能地四下看看,整个院落空空荡荡,只有些许风声。荒草野蛮生长,几乎没膝,从院门一直弥漫到内殿的台阶。荒草上面浮动着无名野花,在风中摇曳生姿。
一只铜水缸歪斜在草丛中,鎏金早已退去,缸身布满绿锈,喑哑无光。还有几件石雕狮虎,卧伏在荒草野花中。
长孙宴行感慨万千,道:“当年玄武门之变,撕裂了整个大唐。太宗皇帝虽然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但此事成为他一生不可磨灭的痛。”
白复小心翼翼地问道:“我听说太宗皇帝命人篡改了《起居注》等史料?丑化隐太子,抹杀其功绩,贬低其能力。”
长孙宴行哈哈大笑,道:“改史可不是史官一拍脑门,提笔随便涂抹,就改好了的。对后世人来说,没有旁证的孤立史料,是不足以采信的。
一个王朝的历史,除了史官的起居注,还有大量的人物墓志铭,地方县志等文献记载。太宗皇帝就是想篡改,也没可能把这么庞大的史料改的天衣无缝。”
白复问道:“那隐太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荒淫无道、嫉贤妒能的储君吗?
我看过太祖皇帝随军记室参军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述了太祖皇帝、隐太子父子太原起兵后的表现。书中说,隐太子为李唐王朝开国立下卓著功绩,死后却背负许多不实污名。”
长孙宴行笑道:“《大唐创业起居注》?那可是禁书啊!徐太傅借给你的吧?”
白复不好意思笑笑,道:“太傅说,正史常为尊者讳。要想学史,就要对比几家之言。”
长孙宴行点头赞同。
沉吟片刻,长孙宴行道:“当年隐太子协助太祖皇帝居中调度,裁决军国政务,开创了“武德之治”,确实功不可没。绝非那种不敢沾惹政务、荒诞不羁的储君可比。
收纳王珪、魏征、薛万彻、薛万钧兄弟等众多文臣武将,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国之栋梁。
哪怕单论军功,隐太子也算是历朝开国太子中最出彩的一个,远胜过汉之刘盈、魏之曹丕、隋之杨勇。
霍邑之战,隐太子献策斩杀隋将宋老生,歼灭两万隋军精锐;潼关之战,大败隋名将屈突通,守住永丰仓;围攻长安之战,隐太子部率先登楼破城。
在秦王率唐军主力征讨各路诸侯时,隐太子也多次北上,抵御突厥,令其大军无机可乘。
谷</span> 武德四年,隐太子率军剿灭稽胡部族。
武德五年,隐太子率部东征,攻心为上,安抚河北,彻底将刘黑闼平定,至此,我大唐一统天下。
从其太子监国表现出来的才德气度,天若假年,也绝不会逊色于汉文帝这等君王,一个“太宗文皇帝”的谥号,是完全当得起的。
平心而论,隐太子没有犯过足以招致败亡之错,也没有做过任何违背礼法道德之事。
隐太子之不幸,就在于“既生瑜,何生亮”!继承九五之尊的道路上偏偏碰到了降世临凡、神武不杀的秦王。
如果换成普通人家,家中兄弟个个英明神武,乃家族之大幸。可是到了帝王之家,就是兄弟阋墙、九龙夺嫡的悲剧。
秦王本就天纵奇才、军功盖世、杀伐果断,无惧世间法则。
更何况,天策府里还有一群不甘心引颈受戮的悍将。太宗皇帝若不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帮心狠手辣的虎狼之师如何谋取功名富贵?!”
白复问道:“按说玄武门应该控制在太祖皇帝手里,秦王如何能有恃无恐地在眼皮子底下反客为主,设伏袭击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又是如何,一举断绝宫城内外联系,从容不迫地部署善后措施?
反观隐太子和齐王,与秦王势同水火。当时夺嫡局面如此凶险,隐太子为何毫无准备,从容不迫从玄武门入宫面圣,招致灭门之祸?”
长孙宴行摇摇头,道:“玄武门之变,惊心动魄、凶险万分。我家先祖也是参与者之一,却从未留下片言只语谈及此事。可见风云变化之莫测,玄武门杀戮之诡谲。
当日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隐太子的心腹——玄武门守卫中郎将常何突然阵前倒戈。
从后世种种推断来看,常何应是秦王安排在东宫的卧底。明面上常何被东宫笼络,暗地里以新的身份隐藏起来,以便在最关键的时候发出致命一击。
没有中郎将常何的许可,天策府七十多名高手不可能从容不迫地埋伏在北衙这样的咽喉要地。
没有常何出兵相助,这几十号人怎么可能抵挡得住东宫和齐王府两千多人的强攻?
同样,若没有常何假意效忠,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也不敢从玄武门贸然进宫,玄武门之变也不可能发生。
此外,常何还偷偷掉包了齐王李元吉的专用弓箭。玄武门前,本欲将秦王除之而后快的李元吉竟然‘再三不彀’,连拉三次都拉不开弓。齐王箭法可与秦王比肩,若不是弓箭被动了手脚,此事怎能发生?
玄武门之变的秘密,恐怕只有秦王和常何才知道。也正因如此,秦王登基后,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所有将士都加官晋爵,包括归降的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的兵将。
唯独常何,在玄武门之变过去了五年之后,还仅仅是一个中郎将。
太宗皇帝向来有恩必报、赏罚分明。独独不犒赏常何,只因他在玄武门之变的作用太过于敏感。不是没有功劳,而是居功至伟!
有些秘密,注定是要带进棺材里的。常何还算聪明,终生缄默,守口如瓶。最后在右屯卫将军任上终老。也算得以善终。”
(https://www.635book.com/dzs/8460/63507485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