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杀人无血
推荐阅读:炮灰倒进我怀里后(快穿) 铠甲勇士:我!开局统领幽冥军团 穿成恶女后每天都在洗白 我家娘子,不对劲 穿成农家老太后 至尊剑帝林白叶宿心 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万倍返还,我在新手村当导师 四合院:我!傻柱他哥,开局要房 小小姐每天都在恐婚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节选自《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李白
……
白复的判断没有错:偷袭登州军港的,根本不是都里镇的叛军水师。
发动奇袭,营救新罗俘虏的队伍, 乃是白头山弈剑门的精英。为了不得罪大唐,他们悉数伪装成叛军水师。
本次行动由傅观首徒朴英焕策划,傅观长子傅英树亲自指挥。行动干净利落。
傅英树本没想大开杀戒,原计划救出俘虏后,乘船撤离,尽可能避免与唐军结下仇怨。
可被俘的新罗水师被营救出来后, 见唐军守备松懈,新仇旧恨一并发泄出来。
新罗水师利用唐军战船上的犀利武器, 向江淮水师大营开火。投石机先抛出一桶桶装满火油的木桶,再射出成千上万支火箭,将火油悉数点燃。
一时间,江淮水师大营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由于从未预计到,附近还有这么一支武装力量存在,驻扎在登州的江淮水师疏忽大意,警戒涣散。
事发当夜,江淮水师的将领正在大摆设宴,载歌载舞。无一中高层领将在哨位值守。
主将陈鸿鹄更是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战斗打响时,他仍未完全清醒,被亲兵架着,逃离中军大帐,这才侥幸逃生。
等到新罗水师的船队撤离时,天已经大亮。
江淮水师营地一片狼藉,数千间房舍烧成瓦砾。火势未尽,仍有不少余烟缭绕, 弥漫在军营上空。
曾经纵横七海的江淮水师, 一夜间灰飞烟灭。
望着数万具将士的尸骸,陈鸿鹄跪在焦土上,捧着脸,嚎啕大哭。他这才幡然悔悟,后悔没听白复之言。
亲兵校尉望向四周,悄声道:“将军,咱们闯下大祸了,赶快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圣旨下来,一定军法从事、枭首示众。”
幸存下来的士兵们扎着带血的绑带,拖着蹒跚的步履,一步步围了上来。众人看着陈鸿鹄,眼光恶毒,充满了憎恨。
陈鸿鹄追悔莫及,掏出佩剑,试图自刎谢罪。此举被亲兵们拦下,亲兵校尉夺下陈鸿鹄佩剑,苦劝道:“将军, 你若昨夜以身殉国,朝廷说不定还能体谅, 赦免罪行,抚恤家属。
此时自尽,于事无补。倘若死在这里,你留在巴蜀的妻儿老小,该如何是好?”
陈鸿鹄长叹一声,想到爱妻璇玑仙子和幼子们,他只能后半辈子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了。
陈鸿鹄找到一艘尚未毁损的海船,带着数十名亲信,仓惶逃离登州。
陈鸿鹄少年成名,在安禄山造反后,如彗星般崛起。尤其是平定永王李璘之叛后,将江淮水师收于麾下,成为大唐水师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
没曾想,数年经营,毁于一旦,白白牺牲数万唐军将士的性命。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王忠嗣将军曾对白复道:“年少成名,乃是人生三大不幸。”这句谶言,应在了陈鸿鹄的身上。
……
好在白复决断迅速,唐军损失才没进一步扩大。
渤海郡王大钦茂见到白复亲笔信后,权衡半天,最终答应了白复的条件。大钦茂命渤海郡国水师从图们江口南下,做出二次入侵新罗国都金城的姿态。
游弋在渤海湾中的新罗水师只能放弃合围安西北庭军,调头返回新罗。
几场战事下来,渤海郡王大钦茂见大唐势力不容小觑,主将白复更是见识高远、谋略过人,于是甘拜下风,选择与大唐重新交好。
……
潜伏入渤海郡国上京龙泉府(今HLJ宁安县渤海镇)的唐门密谍,向白复发来密信:“将军,大钦茂族弟大元义质问我方,为何要将大钦茂嫡长子大宏临放回国内?此举破坏了咱们和他的秘密协议。”
白复回信道:“此一时彼一时,让大元义静观其变,此举对其有利无害。”
独狼也发来密信,询问此事:“白龙,倘若大宏临回国,咱们手中再无人质,想要控制渤海郡国,恐怕就不容易了。”
白复回函言简意赅,墨迹淋漓,杀气凛冽,就两句话:“何谓杀人不见血?有时,不杀人比杀人还可怕。”
果不其然,大宏临指挥无方,白狼山一役,让渤海郡国十万铁骑白白丢掉性命,也使渤海郡国兵力大损,再无力称霸辽东。
大宏临平安归国后,大钦茂对这个破坏渤海霸业的世子,气不打一处来。
大钦茂一脸冷漠,当着朝廷众臣的面,厉声质问道:“你还有脸回来!十万将士魂归白狼山,你怎么没死?”
大宏临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本以为一家人团聚,可以尽情倾诉,抚慰在战俘营遭遇的苦难。没想到,自己忍辱负重、日思夜想,等到的却是的父王这么一句诛心之言。
大宏临脸色铁青,咬碎牙关,紧紧攥住自己的双拳。
从此父子二人离心离德,怨恨日生。大钦茂决定将渤海郡国的王位传给其他王子。大宏临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大宏临被俘后,生死不明,原本无望继承王位的王子看见立储希望,纷纷现出野心和獠牙,登上争夺权力的舞台。
白复兵家手腕,冷酷非情。
将大钦茂嫡长子大宏临送回,就是白复制衡渤海郡国的后手。
果不其然,此举很快造成渤海王室的分裂、内乱。
……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大钦茂病故,渤海郡国政局出现动荡,王室内部爆发争权内乱。
大钦茂族弟大元义趁机夺取王权。
大元义得位不正,执掌王权后,残忍暴虐,杀戮王室和托孤重臣。很快,大钦茂的子孙开始反扑。数月后,大元义因积怨过多而被国人政变杀之。
大元义死,渤海王室拥立大宏临之子、大钦茂之孙——大华玙为王。
渤海郡国王权复归大钦茂嫡系子孙。
大华玙继位后,不及一年便突然逝世。大华玙去世后,由其叔父大嵩璘摄政,暂掌王权。
此时,渤海郡国争权激烈,政局动荡,大嵩璘决定向大唐朝贡,以取得大唐对其执政的支持。
贞元十一年(795年),大唐遣内侍殷志瞻出使渤海郡国,册封大嵩璘为渤海郡王,兼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
大嵩璘借势加强对王室、地方诸侯的控制,使渤海政局稳定下来。其继位者忠实地奉行与大唐交好这一路线,最终为大唐和渤海郡国带来了持久的和平。
这是后话,这里按下不表。
……
川帮和唐门的情报传递系统,效率远胜过大唐朝廷。
等到朝廷知晓江淮水师遇袭时,新罗水师已退回新罗熊津城。安西北庭军也已经撤出蓟州,从檀州北返,绕过塞北草原,抵达雁门关修整。
唯一可惜的是,李泌先生的“彭原对策”再次搁浅。剿灭叛军的时日又被无限期拉长。
……
(https://www.635book.com/dzs/8460/72249091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