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双重身份
推荐阅读:美漫:疯狂多元宇宙 天河真仙 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 我有一把两界扇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奥特:这个雷奥尼克斯稳健不了 在西游世界开辟诸天 从极挑开始的歌手 盘龙,我有一个黑洞空间 木叶:从神无毗桥开始的登神之路
刚才那个记者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急,虽然没有提前安排采访环节,但周彦还是在记者采访区逗遛了一会儿。
他不但自己留下来,还把作协的交流团也都留了下来。
团长铁凝本来想着,这些粉丝都是来接周彦他们的,记者们也都是冲着周彦来的,他们作协交流团就从旁边过去好了。
没想到,周彦直接把他们给拉了下来。
可能是因为刚才那个男记者被拉走的画面给现场其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周彦带着铁凝他们出现在记者采访区的时候,现场的记者都很克制,没有混乱地提问。
谁也不想因为扰乱秩序,再被现场的安保人员给“请走”。
他们可是都看到了,周围那些安保人员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一时间,记者们还谦让了起来,最后是亚视的记者先提问。
“周导你好,欢迎来到香江,我是亚视的记者林诗怡,你们是回归后第一批来香江的代表团,请问再次来到香江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周彦笑了笑,“新年新气象,一年自然是比一年好。这次来香江的,不仅仅只有钢琴少年乐团,还有作协派出的文化交流团,我这次来香江是双重身份,不仅仅在钢琴少年乐团,也有幸加入了作协的交流团。站在我旁边这几位都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这位是作协副主席铁凝,她也是这次交流团的团长。”
听到周彦主动介绍,记者们自然很给面子,纷纷跟铁凝他们打招呼。
铁凝他们看着现场几十个记者,都忍不住暗暗咋舌,来之前,他们何曾想过能够面对这样的阵仗。
作协的交流团出来,都是官方性质的活动,虽然有些记者跟随,但也大部分都是官方的,数量很少,热情自然也不会太高,都是公事公办。
而现在他们眼前的阵仗,就像是大明星出行一样,一般的明星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阵容。
周彦这情况,真是前无古人。
即便是在八十年代作家们最受关注的时候,中国的作家也没有这样的热度。
有些人或许会说,周彦算哪门子作家,他明明是影视圈的。
但这个说法铁凝并不认同,她认为,周彦绝对是作家,不然他们这次交流会也不可能把周彦喊上,甚至还想让周彦当团长。
虽然作协是看中了周彦的知名度,但前提是周彦确实是个作家,而且是个成绩不差的作家。
诚然,各种圈子里面总有一些被冠以才子、才女的人,这些人也可能是出过一些作品,或是几首小诗,或是几篇文章,甚至还有写过长篇小说的。
就比如另一位当下十分出名的导演陈凯歌,他就是个文艺青年,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发表过诗歌,也发表过小说,但是因为作品水平一般,产量也不够,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作品没有产量没有质量,自然不可能被认为是文学圈的。
但是周彦可不一样,周彦在文学方面起步很高,他的处女作《被雨淋湿的河》就在《花城》这种级别的杂志发行,之后又接连在《燕京文学》上发表作品。
而且周彦早起的几篇小说,无一例外都很受关注。
当时周彦还不算有名气的时候,他的小说《清水里的刀子》就被长安制片厂的导演黄健新改编成了电影,中国像周彦起步这样高的作家,铁凝印象中还没有。
这次交流团里面的作家,好几位的起步都挺顺利。
比如莫言,发表小说四五年的时间,就凭借一篇《透明的红萝卜》蜚声文坛,紧接着又出了中篇小说《红高粱》,直接引起文坛的轰动。
很多人都觉得莫言小学毕业,工作多年,从事文学创作比较迟,但是人家发表《红高粱》的时候也才三十一岁。
另一位余桦,初中毕业,二十三岁发表第一篇小说之后,同年就拿到了“燕京文学奖”。
还有刘振云,从军队复原参加高考,然后以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燕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没几年开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小说,其中就有那部让他名动文坛的《一地鸡毛》。
这几个人的起步,都具备一些传奇色彩,但是跟周彦相比,又都差了点意思。
周彦写出《树洞》的时候,好像也才二十二三岁。
从过往的作品来看,周彦跟余桦他们一样,都是当今文坛的中坚力量。
只不过因为周彦其他身份太耀眼,才导致人们常常会忽略他在文坛的成绩。
非要说国内有哪一个作家跟周彦有点类似的,那恐怕就是王硕了。
王硕二十来岁就佳作频出,八十年代末开始参与影视创作,1990年参与制作的电视剧《渴望》轰动全国,直接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记录。
后来,他参与制作或者是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有很多都获得不俗的成绩,比如《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拿到五千万票房,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文学上,王硕独树一帜,是文坛不可忽略的一个作家,他对文学的贡献有文学上的,也有文学外的。
而在影视方面,过去几年,他的成绩也非一般人可比。
只不过要跟周彦比,王硕在影视方面的成绩还是不太够看。
一方面,周彦的电影,导演、编剧、配乐甚至演员都是他自己,另一方面,周彦的票房也要高不少,而且影响力不仅仅在国内,还辐射到了国外。
……
周彦并没有在记者采访区逗留太久,大概跟记者们聊了三分多钟,就带着众人离开了。
虽然只有三分多钟,但是记者们也都很满意,这个时间,他们想要问的关键问题都已经问的差不多了。
因为最近香江刚回归,《时间恋旅人》票房又夺冠,所以记者们的问题也都集中在这两块。
只不过关于香江回归的问题,记者们也不会深问,基本上都是从侧面去问,比如问问周彦后面是否会跟在香江的朋友有很多的联系,合作是不是会更多一些。
至于跟《时间恋旅人》有关的问题,也都集中在海外,要么问电影在霓虹最近的情况,要么就是问周彦对电影在北美上映有没有什么展望。
霓虹那边的情况,周彦不说,他们其实也很快就能知道,两边的信息差距并不明显。
至于北美那边的情况,周彦只说希望能够超过《第六感》当时的成绩,其他就没说了。
也有记者直接把《红番区》拿出来跟《时间恋旅人》做对比,问周彦相不相信后者能够超过前者在北美创下的票房记录。
这样的问题周彦肯定不可能正面回答,他只说希望话语电影越来越好。
……
到了酒店之后,周彦刚刚收拾好衣服,房间的门被敲开了。
周彦跑去开门,却见余桦推着史铁笙站在门口。
“出去逛逛?”余桦笑道。
周彦在走廊里看了看,没看到其他人,“就我们三个?”
“还有莫言、刘振云还有迟子建,他们几个已经到楼下等我们了。”史铁笙说道。
“你们要去哪儿?”周彦问。
“不都说香江是购物的天堂么?我们准备去逛逛商场。”余桦笑道。
周彦笑了笑,“你带了多少钱,就去购物?”
“一千五……呃,还剩一千二百五。”
不用他解释,周彦知道,还有二百五在飞机上输掉了。
“一千二百五,省着点花吧。”
作协交流团这次要在香江待接近两个礼拜,这一千二百五如果不省着点花,根本坚持不到回燕京。
至于去购物,也不是不行,去大商场买大品牌的东西肯定不行,但是逛逛地毯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余桦带的钱,在交流团里面已经算是多的了,因为他在交流团里面本来就算是有钱人。
这次交流团里面的作家,名气都不小,但是大家的资产却差距很大。
周彦就不用说了,全国的作家都没有比他富有的。
余桦的作品销量高,改编多,最关键是当时跟周彦还有史铁笙一起弄到霓虹出版的那个合集销量非常高,给他带来了不菲的版税。
还有《许三观卖血记》,已经在高丽出版,版税也不少。
其他作家,版税很少,而现在的稿酬也不怎么值钱了,所以收入较低。
这次出来,作协包吃包住包交通,他们身上也就带个几百块钱。
大几百块钱也不算少了,毕竟也是他们在单位一两个月的工资。
史铁笙笑道,“他也知道自己的钱在香江不经花,就是想去感受一下。”
“购物就算了,香江我比较熟,我带你们逛逛。”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余桦眯眼笑道。
周彦撇了撇嘴,余桦这家伙蔫坏。
“等着,我打扮一下。”
……
十分钟之后,戴着鸭舌帽跟口罩的周彦,跟余桦他们一起走出了酒店。
周彦没有带他们去商场,而是先去了海滨。
他们下榻的酒店距离海滨不远,从酒店大门出来,步行大概七八分钟就到尖沙咀二号梯台。
香江七月份的温度不是很高,但是因为湿度比较高,所以三十度左右就给人感觉非常闷热,随便动一动就感觉浑身湿哒哒的。
不过今天天气不错,感觉也就二十来度,海风吹着一点都感觉不到闷热。
这样的天气,正适合沿着岸边散步,又或者在岸边找个地方,坐着休息休息也不错。
余桦他们虽然嘴上说是要去购物,但是被带到岸边吹着海风,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他们这些人,平时很少能够见到海港,燕京那边现在这个时节天气不太好,不如香江这边。
“这就是维多利亚港?”刘振云问道。
周彦点头,“正是。”
他又指着西边说道:“那边有码头,可以坐船去中环那边,不过今天时间不多,还是不要过去了。你们想去中环的话,等过两天得闲再去,如果想购物,也要往那边走,码头边上有很多奢侈品店。”
其实现在去中环也行,晚上可以在那边逛逛夜市,只不过周彦没心思陪他们过去,让他们自己坐船过去也不现实。
莫言摆摆手,“商店就不逛了,全天下的商店都差不多,在燕京也能看到,就算是不一样,大概也就是比燕京的那些商店看起来繁华一些。我觉得,就在这海港边上散散步就挺不错。”
刘振云不甘心只在海港边上瞎逛,就问周彦,“附近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
周彦想了想说,“往西边走,有个香江艺术馆,从香江艺术馆过去,就是香江文化中心,我们乐团就是要在那里演出。往北边走,有一个香江理工大学,你们大概不会感兴趣。往东北方向走,能看到红磡体育馆,那里经常有演出,不过不知道今天有没有。”
“演出就不看了,香江大学在哪儿?我想去看看。”刘振云又说。
周彦笑着指了指对岸:“那要去对面了。”
听到香江大学在对面,刘振云撇嘴,“还是日后再拜访吧。”
莫言笑眯眯地说,“要不去艺术馆看看,然后再好好想想晚上我们吃什么。”
他到哪儿都比较关心吃什么,今天到了香江,自然也想要尝尝本地的一些特产。
“附近有一家粤菜餐厅还不错,也不远,等逛完艺术馆,我带你们过去。”
迟子建笑道,“还是你对当地熟,要是我们过来,就要抓瞎了。”
“抓瞎无所谓,反正香江就这么点儿大,怎么样也走不丢。”周彦开玩笑道。
迟子建环顾四周,笑道,“不怕你笑话,就走了这么一会儿,我都已经不知道我们住的酒店在什么地方了。”
史铁笙也笑了起来,“我也早就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回头你们要是把我卖掉,我都没办法。”
余桦撇嘴道,“把你卖掉,你倒是能值几个钱?”
刘振云看了看史铁笙的轮椅,“与其卖他,不如卖他这个轮椅,我看这轮椅倒是能值点钱。”
周彦看了看余桦,又看了看刘振云,之前他以为余桦就算挺损的了,现在看来,还有比他更损的。(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9648/11891381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