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一网打尽(十).
……
……
自从朱和坚提议要举办这场公开辩论之后,缙绅势力就自认为胜劵在握、滋生了轻敌怠慢之心,又很快就被南京局势的屡屡变故转移了注意力,所以他们至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准备,就连出场辩论的五人名单,也是昨晚临时确定的。
毕竟,缙绅势力认为己方坐拥当代大儒高达十余人,与南京各界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可谓是一呼百应,所以他们完全想不到己方输掉这场辩论的情况发生。
但皇庄势力一方则是截然不同,虽然也被南京局势的种种变故转移了注意力,一度误以为这场辩论将会延期举办,但朱和坚当初在提及此事之际,就已经准备好了整套方案与万全之策。
皇庄势力所选择的五位出场代表,也是从一开始就设想好了,可谓是各有职责、任务明确。
佃户老农杨有梁负责先声夺人、扭转舆情;皇庄太监江大魏负责争锋相对、撑腰壮胆;着名讼棍许三骏负责机智应变、胡搅蛮缠。
至于依附于皇庄势力的小商贾史百金、与南京镇守太监府内主管账目的幕僚郭嗣宗二人,同样是任务分明,那就是罗列各种数据事实、当众算账!
*
此时,在江大魏的示意之下,郭嗣宗率先站了出来,扬声道:“此言大谬!皇庄看似不必向朝廷缴纳税赋,但大部分产粮依然要上缴京城、收归于陛下内帑,就以江管庄的治下皇庄为例,仅去年就向陛下内帑上缴了八千石米粮以及七千两银子!
这些钱粮收归于陛下内帑之后,也并非是由天家独享,陛下不仅会拿出这些米粮赏赐臣民,国库空虚之际还会补贴,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佃户们投奔皇庄之后,看似逃避了官府税赋,但依然对江山社稷贡献极大!
反而是江南境内的各家缙绅,情况截然不同!就以王家为例,仅仅在南京与苏州两地就拥有良田三千顷,规模远大于江管庄的治下皇庄,依附于王家的佃户、长工、家奴也有四五千之众,但去年向朝廷缴纳的税赋,却仅是糙米三千石罢了!”
随着郭嗣宗的话声落下,王佳禾再次面色大变。
王佳禾不明白,皇庄势力为何要专门针对王家,先是利用杨有梁当众控诉了王家欺压佃户的恶行,现在又详细列出了王家的田产规模与纳税数目,公开指控王家瞒报田产、偷漏税赋的罪责。
不过,王佳禾依然不敢承认这般指控,再次愤然起身:“胡说八道!王家在南京、苏州境内的田产高达三千顷?我身为王家家主,为何全然不知?纯粹是含血喷人!我王家之田产拢共就只有八百倾罢了,而且王家拥有举人以上功名的族人高达二十一人,受朝廷封赏的族人也有七人之多,依朝廷之法令,绝大多数田产都可以免交粮税,所以我王家去年缴纳粮税三千石,就已经是出于报效朝廷之心、主动缴纳更多了!”
郭嗣宗则是不疾不徐,掏出了厚厚一本册子,一边翻阅一边提醒道:“南京北郊的善水乡,王家拥田八十五倾;南京东郊的东关村,王家拥田六十倾;还有苏州以西的三合庄,几乎所有境内良田皆是归于王家所有,约有二百倾……这些田产加在一起,绝对超过了三千顷之数,若是王家主坚持认为其中某些田产并不属于王家,那小人这里还有更多证据,随时可以证明事实。”
随着郭嗣宗的不断罗列,王家的眼睛越瞪越大,表情间更是浮现出了一丝惊恐之意。
*
缙绅们瞒报田产、偷税漏税之事并不稀奇,但皇庄势力竟然对王家田产的分布位置与具体规模这般了解,就让王佳禾有些不寒而栗了。
不仅是王佳禾这个时候感到不寒而栗,整个缙绅势力也再一次的阵脚大乱,万万没想到皇庄势力竟敢直接捅破马蜂窝,当众揭穿了缙绅势力瞒报田产这个公开的秘密!
难道皇庄势力就不怕彻底激化江南缙绅与朝廷中枢的关系、让局面彻底恶化不可收拾?
郭嗣宗所掏出的这本册子极厚,显然是记载了大量内容,而其中与王家田产相关的内容也就只占了七八页罢了。
所以,这本册子之中,是否还记载着其余各家缙绅的真实田产情况?
各家缙绅的真实田产规模,乃是各大缙绅家族的绝对机密之一,皇庄势力又是从何方渠道收集到这般详细的数据?
想到这里,缙绅势力的另外四位辩论代表也纷纷是面色微变。
但不等缙绅势力反应过来,依附皇庄势力的小商贾史百金也站了出来,同样是紧咬着王家不放,也掏出厚厚一本册子,详细列举了王家在南京、苏州两城之内的各项产业,有多少粮行、多少店铺、入股了哪些商行等等。
在郭嗣宗与史百金的连续列举之下,旁观见证的各界贤达也皆是心中震惊不已。
虽然所有人早就听说王家财力雄厚、富贵至极,但也没想到王家的具体资产竟然是这般惊人,说是富可敌国也不夸张,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极限。
仅是王家一族就拥有这般惊人的财富,那与王家并肩齐名的另外几家缙绅又是怎样的情况?
江南境内的田产拢共有多少?让这些缙绅豪族瓜分兼并之后还能剩下多少?
江南境内的土地兼并,竟然已经达到了这般触目惊心的地步了?
在场旁听的南京各界贤达,皆是非常清楚江南境内土地兼并现象的积重难返,但他们听到皇庄势力详细列举的各项数字之后,才骇然发现局势之严峻远远超乎预想。
震惊之余,南京各界人士或是出于仇富心理、或是出于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再或是联想到了自己曾经也受过缙绅势力欺压的事情,他们看待这场辩论的心态,也在悄然间发生了转变。
在此之前,南京各界人士的心态普遍是“皇庄太监狐假虎威、欺压贤良,缙绅势力则是不畏皇权、仗义执言,所以他们理应是支持缙绅势力、大量裁撤皇庄避免皇权与民争利”。
但经过杨有梁、郭嗣宗、史百金三人的陆续现身说法之后,他们的心态已经变成了“皇庄势力与缙绅势力皆是国之蠹虫,谁也不占道理”了。
*
其实,在七皇子朱和坚的计划之下,皇庄势力一直在专门针对王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王家善生养、族人多、规模大,最容易抓到把柄。
与此同时,王家多年以来一直利用联姻方式与其余各家缙绅豪族结为姻亲,相互间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皇庄势力集中火力攻击王家之后,也可以把其余几家缙绅豪族一同拖下水,防止缙绅势力弃车保帅,强迫缙绅势力必须下场维护王家。
再加上皇庄势力准备充分,已经收集了王家各种恶行的大量确凿证据,所以缙绅势力在下场维护王家之际,就只能睁着眼说瞎话、硬着头皮强词夺理。
这样一来,在南京各界的旁观之下,缙绅势力就只能进行一场羞人现眼的拙劣表演,然后就会进一步败光缙绅势力的好感度与路人缘。
作为一个阴谋家,朱和坚深谙人心之变化、善于操纵局势,也总是可以敏锐的抓住一切机会,所以这场辩论从开始之后,就一直都在朱和坚的预设节奏之中。
而缙绅势力安排出场的那几位当代大儒、辩论代表,他们的反应也完全没有超乎朱和坚的事前推演,看到王家受到了刻意针对之后,虽然已经猜到了皇庄势力乃是有备而来、这种情况下出面维护王家必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碍于各自家族与王家的姻亲关系,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下场出言维护。
只可惜,这几位当代大儒显然是存在路径依赖,他们的辩论套路说穿了就是三板斧,首先是搬出各种圣人言论、抢占道德制高点,然后则是给对方各种扣帽子、指责对方违背了三纲五常,最后就是利用自己的人脉与影响力,达成满堂喝彩、一呼百应的效果。
这三招下来,大儒们自然就可以人前显圣,得意洋洋的宣布己方胜利了。
但这一次的情况则是截然不同。
经过杨有梁、郭嗣宗、史百金三人的陆续现身说法之后,无论缙绅势力搬出了多少圣人言论,也无法掩饰他们欺压百姓、巧取豪夺、偷税漏税的恶行。
甚至有许多时候,缙绅势力的几位当代大儒就连“圣人有云”这一招都难以使用,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有哪位圣人是支持缙绅们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偷税漏税的,常常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最终只能是选择公开曲解圣人之言,反而是引发了更多非议。
至于那些在场旁观的南京各界人士,在看到缙绅势力强词夺理的拙劣表现之后,对缙绅势力愈发是好感大降,变成了冷眼旁观、两不相帮的立场,所以哪怕这几位当代大儒再是如何微言大义、慷慨陈词,也是响应者寥寥,甚至还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如此一来,缙绅势力的几位大儒不仅失去了道德优势,也失去了舆情支持,在皇庄势力不断搬出确凿数字的步步紧逼之下,很快就左支右拙了起来,竟然在这场辩论之后落于下风了。
朱和坚作为这场公开辩论的主持人,眼看着自己的计划格外顺利,皇庄势力占尽上风、缙绅势力则是节节败退,刚开始也是心中得意,认为自己这一局堪称完胜了。
下意识的,朱和坚抬眼暗中观察周尚景的表情变化,想要在周尚景的老脸上寻到一些窘迫与焦急,却惊讶发现周尚景依然是老神在在、从容不迫,似是完全不担心缙绅势力的败局与窘迫,甚至还有心情与身边几人评点闲聊。
看到周尚景的这般表现,朱和坚不由一愣。
下一刻,朱和坚突然间联想到了什么,当即是不受控制的表情微变。
“坏了,我只顾着与缙绅势力争锋相对,竟然忽视了最关键之处!周尚景想要一网打尽!他、他的野心与魄力竟然这般之大?”
想到这里,朱和坚迅速起身,就想要公开维护缙绅势力、阻止皇庄势力的咄咄逼人。
但就在此时,缙绅势力的五位出场辩论代表之中,一直表现最为低调的宋家嫡孙宋继诚,则是抢在朱和坚之前站起身来,扬声道:“众位前辈、各位贤达,请听晚辈一言!”
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之后,宋继诚转头看向朱和坚,表情间似乎闪过了一丝冷笑,但语气则是前所未有的谦逊:“这场辩论自从开场以来,皇庄势力就一直指责我江南缙绅欺压百姓、兼并土地、偷税漏税……屡屡的泼脏水,可谓是欺人太甚!按理说,我等缙绅这个时候理应是在自证清白之余,也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样是公开列举皇庄势力的各种恶行……但我们缙绅却一直都没有这样做,反而是一忍再忍、不断退让……七皇子殿下,您认为我们这些缙绅为何要刻意忍让?”
好家伙,寥寥几句话之间,宋继诚就把缙绅势力其余四位辩论代表刚才的种种拙劣表现,皆是进行了粉饰与扭曲,说成了刻意忍让。
但对于朱和坚而言,宋继诚的这一番表态,只有最后一句话具备真正的杀伤力——缙绅们为何要刻意忍让?
下一刻,宋继诚叹息一声,扬声道:“因为……我们缙绅要顾全大局啊!皇庄毕竟是皇家产业,关乎着天家之威望,我们缙绅最多也只能指责皇庄与缙绅争抢佃户、水源、良田,却又岂能公开揭露各种皇庄的种种恶行,进而是损害天家之声誉?若是我们缙绅与皇庄一直相互指控对方、揭发对方,最终谁也得不到好处,却一定会让超纲不稳、民心不忿!这些相互指控之言落于百姓耳中,更是只会让百姓们认定满朝上下皆是蠹虫……这就是我们缙绅一直忍让的真正原因!”
听到宋继诚的这一番表诉,朱和坚面色微微发白。
但宋继诚的发挥依然没有结束。
下一刻,宋继诚又提出了一项杀伤力更大的建议。
……
……
(https://www.635book.com/dzs/9260/6630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